成唯识论七卷十一页云:八识自性,不可言定一。行相、所依、缘、相应、异故。又一灭时,余不灭故。能所熏等,相各异故。亦非定异。经说八识,如水波等,无差别故。定异,应非因果性故。如幻事等,无定性故。如前所说识差别相,依理世俗;非真胜义。真胜义中,心言绝故。如伽他说:心意识八种,俗故相有别。真故相无别。相、所相、无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八念之一。人于一切时中常念其身必有死而不忘也。智度论二十二曰:念死者有二种死:一者自死,二者他因缘死...【舍邪性】 p0973 大毗婆沙论三巻七页云:舍邪性者谓此心心所法、能舍三种邪性。一、业邪性,二、趣邪性,三、见邪...【染净心证】 p0877 成唯识论四卷六页云:又契经说:心杂染故;有情杂染。心清净故;有情清净。若无此识;彼染...四无畏之一,即在大众之中明言我已经断尽一切烦恼而无所怖畏。...(术语)有禅定而无智心者。观音玄义上曰:若定而无慧者,此定名痴定,譬如盲儿骑辖马,必堕坑落堑而无疑也。...(术语)本誓之标帜,即三昧耶形也。性灵集七曰:点尘身云执本标。...梵语 anuvyavahāra-hetu。为十因之一。语出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谓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之一切惑业系缚与不系缚之...(术语)三十二相之一。两颊隆满,如师子王之相。...【菩萨地】 p1127 瑜伽释十八页云:菩萨地者:希求大觉,悲愍有情,或求菩提,志愿坚猛;长时修证永出世间大行大果...【堪能补特伽罗】 p1185 瑜伽二十一卷十八页云:云何堪能补特伽罗?谓安住种姓补特伽罗、而未获得最初于佛正觉正说...(术语)Bodhi,云菩提,新云冒地。仁王经良贲疏下三曰:旧云菩提,今云冒地。...金光明最胜王经...大悲咒修持仪轨...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古人云:至刚易折,上善若水。做人不可无傲骨,但也绝不能总是昂着头。君子之为人处世,犹如流水一样,善于便利万物...问: 每天念佛和看经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大安法师答: 印光大师曾经提过一个比例:九比一,用九分的时间念佛,一分...
因缘的聚合与离散,我们要接受无常变化的自然法则。 这种因缘的组合很正常,比如离散啊、欢聚啊;生啊、死啊一切存...古有「立功、立德、立言」之说。立功者,造福家国、嘉惠时人。立德者,以身做则,为后世典范。此二者皆信而可徵,显...
作为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娑婆世界的果报体投生到极乐世界的时候,其实我们的生命是产生了重大的变化。什么变化呢...
刘晓愚居士,名景烈,江西赣县人。少年留学东瀛,与蔡公松坡等同学。光复后,曾任第一届国会议员。民六七年间,任职...若父母天性与佛相反,当至诚代父母持念回向,消除宿业。久而久之,自会生信修持。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况父子天性相...简体版序:放下自己也放下别人 当恼人的情绪来袭时,如何重拾愉快的心情? 禅的态度是:知道事实,面对事实,处理事...
八识自性非定一异
【法相辞典】
【八识自性非定一异】 p0084
上篇:八缘起十五种变异 | 下篇:八圣道支二处所摄 |
(杂语)又曰下火,秉炬火葬式,最后导师以炬表示火葬亡者之意。...
念死
舍邪性
染净心证
漏尽无所畏
痴定
本标
随说因
颊车如师子相
菩萨地
堪能补特伽罗
冒地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低头也是一种智慧
每天念佛和看经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世间的聚合与离散,皆应坦然面对
慧律法师《茅蓬语录》

在临命终之前,把所有的业力变成可携带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