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八念之一。人于一切时中常念其身必有死而不忘也。智度论二十二曰:“念死者有二种死:一者自死,二者他因缘死。是二种死,行者常念,是身若他不杀必当自死。(中略)是身一切时中皆有死,不待老。”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云时之心也。云雨之时,人气郁翳,忧虑滋多,故常思虑苦乐而非心之晴者,名为云时之心。六十心之一。大日经...(杂语)八万四千之法藏也,举大数而言,故曰八万。...(术语)三漏之一。欲界之见思二惑也。众生因欲界之见思二惑而造作诸业,漏落于欲界而不能出离,故名欲漏。...【外境杂染】 p0492 瑜伽九十一卷三页云:眼等为依,于色等境,起诸贪着;名外境杂染。...【娑伽罗】 从海标名,如下所出。...(术语)声闻缘觉之二乘,对于菩萨乘之一实而曰两权。法华玄赞序曰:扬一实而包总太虚,振两权而遗罗万象。...乃修定三障之一。修定之障碍有三种,境界逼迫障,谓行者欲修禅定,然于身有逼迫之事,如身体病痛;或于境有逼迫之事...即计着人之实有为人我,计着法之实有为法我。与我法二执同义。全称人我执法我执。又作人法二我、生我法我。人我为法...秣菟罗,梵名 Mathurā,Madhurā。乃中印度之古国,为佛陀时代印度十六大国之一。又称摩偷罗国、摩度罗国、摩突罗...【沙门】 或云桑门,或名沙迦懑(门字上声)曩,皆讹。正言室摩那拏,或舍罗磨拏。此言功劳,言修道有多劳也。...(术语)又曰驱遣,驱摈。比丘七种治罚法之一。为折伏恶比丘摈出本处也。若随顺忏悔而乞解,则许还来。其摈出时僧众...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神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作为居士来说,五戒是最基本的戒律。此外还有八戒,是在家居士体验出家生活的戒律。关于五戒、八戒的内容,圣严法师...历代祖师大德依据净宗精要,针对行人根机,曾撰述诸多求生净土的愿文。兹选录六种广为流行且理事精当详略的愿文,俾...
关于学习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学者有很多很好的意见。《学记》上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不懂道理)。又...
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那念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也可以生西方吗?当然可以!要知道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每个人一生都应该要发清静的愿、远大的愿,而不要发愚蠢的愿、不切实际的愿,佛教徒当然也不例外,但佛教徒更应该要...
病人断气后,神识(俗称灵魂)尚未离去,弥留之际,仍有知觉存在,若无特殊情况,十二至廿四小时后,经有经验莲友小...
菩提心它是一种善根,我们一般人是善念,善念跟善根的差别,就是这个善根它多了一份愿力的支持,还有一种智慧的观照...
人做事儿,不能让事儿做我们,所以佛教徒天天欢喜地面对一切。每个人你不得不做,为什么不转换一个心情欢喜地去做呢...
念死
【佛学大辞典】
上篇:念不退 | 下篇:念戒 |
【故思所造业】 指故意所作之身语业,与‘不故思业’对称。又作故作业、故思造业。全称故思所造业。略称作业。意即...
云心
八万藏
欲漏
外境杂染
娑伽罗
两权
境界逼迫障
人我法我
秣菟罗国
沙门
摈出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大藏经】阿弥陀经要解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怎样做一个正信的佛教徒
六种往生净土发愿文

古人是如何精进勤学苦读的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往昔的因缘甚深
圣严法师《佛教徒如何发愿》

病人断气后的注意事项

「善念」和「善根」的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