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心不相应行法】 为五位百法中的第四位。又作心、色不相应行。指不属于色、心二法,与心不相应的有为法的聚集,计...密教之异名。或指密教之宗旨。[大日经疏卷二](参阅“密宗”4477) p4264...【有色】 p0536 瑜伽五十六卷三页云:问:于诸蕴中,何义,几蕴,是有色?答:卽以此性还说此性。色自性义,是...(术语)三不退,又四不退之一。菩萨十住以上无再退堕于下凡而流转于恶道也。...(1609~1669)明代临济宗僧。茶陵(湖南)人,俗姓萧。号密岩。初从南岳玄印出家,后礼山茨通际为师,且嗣其法。一...禅林中,师家接引学人时,一再亲切叮咛之禅风。老婆禅一语,或有轻蔑之意,以师家当依学人根性,善巧接化;若一味说...全一卷。日僧仁忠撰。详述日本天台宗开祖传教大师最澄住世五十六年间之行化事迹。东山天皇宝永元年(1704)八月刊行...【无间业同分】 p1074 瑜伽九卷三页云:无间业同分者:谓如有一、于阿罗汉尼、及于母所,行秽染行。打最后有菩萨。...(物名)又名续明灯,无尽灯。佛前夜昼常明之灯也。五百问曰:问:续佛光明昼可灭不?答不得,若灭犯堕。敕修清规亡...【去来实有论】 p0534 诸内外道,多起此计:谓有过去,有未来,其相成就;犹如现在,实有非假。彼如是思:若法自相...【伏他神通】 p0632 世亲释八卷六页云:伏他神通者:谓能映蔽一切神通。...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普贤行愿品...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为佛弟子,若欲成为和睦相处的夫妻,应如何相待呢? 一、了达夫妻皆是缘,因此不可要求对方完美,以有缘才来相聚,...
【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剎那之希望。昼夜唯求解脱心,起时是生出离心。】 我们无始劫来这个妄想,不管对今生的爱取...有一回,佛陀对弟子说:「要把自己的心照顾好,不要攀缘;心若不断攀缘,烦恼就难断;以至于轮回六道,苦不堪言!要...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今天,我们相聚洗心禅寺,这是缘分、是佛缘,结缘三宝、结缘洗心寺,因缘殊胜,在此我给大家讲...一个寂寞的人,虽能引起他人的同情;但人之对于寂寞的境遇,总是容易引起哀伤的情绪。所以寂寞的境遇,总是不受一般...
所有存款,为防养老者,亦须交与孙子。即田地契志等,亦须交代的干干净净。 就是把你这一切一切的挂碍通通交代清楚...问: 请教法师!本来念佛应该是越念越清静的,为什么我会越念杂念越纷飞? 大安法师答: 杂念是病,佛号是药。我们...
信愿持名的愿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阿弥陀经》中为什么要三番劝愿,不断地劝,劝一次还不行,还要劝第二次,...
染净心证
【法相辞典】
【染净心证】 p0877 成唯识论四卷六页云:又契经说:心杂染故;有情杂染。心清净故;有情清净。若无此识;彼染净心,不应有故。谓染净法,以心为本,因心而生,依心住故,心受彼熏,持彼种故。然杂染法,略有三种。烦恼、业、果、种类别故。若无此识,持烦恼种;界地往还,无染心后,诸烦恼起,皆应无因。余法不能持彼种故。过去、未来、非实有故。若诸烦恼,无因而生;则无三乘学无学果。诸已断者,皆应起故。若无此识持业果种;界地往还,异类法后,诸业果起,亦应无因。余种余因,前已遮故。若诸业果,无因而生;入无余依涅槃界已;三界业果,还复应生。烦恼亦应无因生故。又行缘识,应不得成。转识受熏,前已遮故。结生染识,非行感故。应说名色,行为缘故。时分悬隔,无缘义故。此不成故;后亦不成。诸清净法,亦有三种。世出世道断果别故。若无此识,持世出世清净道种;异类心后,起彼净法,皆应无因。所执余因,前已破故。若二净道,无因而生;入无余依涅槃界已;彼二净道,还复应生。所依亦应无因生故。又出世道,初不应生。无法持彼法尔种故。有漏类别,非彼因故。无因而生,非释种故。初不生故;后亦不生。是则应无三乘道果。若无此识,持烦恼种;转依断果,亦不得成。谓道起时,现行烦恼及彼种子,俱非有故。染净二心,不俱起故。道相应心,不持彼种。自性相违,如涅槃故。去来得等,非实有故。余法持种,理不成故。既无所断;能断亦无。依谁由谁而立断果。若由道力,后惑不生,立断果者;则初道起,应成无学。后诸烦恼,皆已无因,永不生故。许有此识;一切皆成。唯此能持染净种故。
上篇:染污 | 下篇:染污末那伏断位次 |
(名数)金刚界曼荼罗中之一百八尊也。五佛,四波罗蜜,十六大菩萨,十二供养,谓之三十七尊。加以贤劫之十六菩萨,...
心不相应行法
秘密宗
有色
位不退
达刚
老婆禅
睿山大师传
无间业同分
长明灯
去来实有论
伏他神通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佛教中夫妻相处守则

心中抓取的影像越多,临终越难离开
对「攀缘」意义的误解

用觉悟奉献来提升我们人生
圣严法师:人格在寂寞中升华

临终时心里除佛号外,不使有别的念头
念佛为何越念杂念越纷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