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扬十九卷十九页云:又有二种于诸念住无有失坏。一、初无失坏。谓不散乱。由此力故,能善发起。二、后无失坏。谓无增上慢。由此力故,善修究竟。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佛名)佛名。妙庄严王,未来成佛,作娑罗树王佛。见法华经妙庄严王品。...亦名:不摄耳听法戒缘起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舍卫,六群中一人当说戒时,自知罪障,恐发举故,先诣清净比...(杂语)五梦经谓悉达太子有三妃:第一夫人瞿夷,第二夫人耶输,第三夫人鹿野。探玄记二十谓第三为摩奴舍。十二持经...亦名:遮事诸部杂相、轻遮诸部杂相 子题:哑、躄、尻、鞭瘢、印瘢、侏儒 行事钞·受戒缘集篇:“(一、五分)五分,...(名数)一、福常随身。二、卧安。三、觉安。四、不见恶梦。五、天护。六、人爱。七、不毒。八、不兵。九、水不丧。...(名数)前堂首座,后堂首座,东藏主,西藏主,书记,谓之秉拂五头首。此五人得执秉拂之职。...(术语)殊妙之供养也。秘藏宝钥上曰:八供天女,起云海于妙供。...位于浙江奉化县西“四明山”最高峰之雪窦山。又称资圣寺。相传晋代有比丘尼于此结庐。唐景福元年(892),宣城常通...(名数)安居竟日行自恣举罪之式,选僧众而为自恣举罪之任者,必具二种之五德:一不爱,二不恚,三不怖,四不痴,五...又名摩醯首罗天,是色界十八天中之最高天,此天天王生有三目。...(术语)谓五阴如幻,假有之理也。辅行二曰:闻说阴幻,知罪无生。...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印光大师校印本)...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一个真实修行的人,毕竟跟不修行的人有所不同,起码他应该如同儒家所讲,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由修行人而成为解脱者...
悟前与悟后,从事相看并无甚区别。人人鼻直眼横,个个吃饭打眠。悟者在日常生活中与未悟者一模一样,如《金刚经》云...
众生的心是很复杂的,实际慢慢地就能体会到,不管我们来上课学习,或者到念佛堂去念佛修行,慢慢这个心要把它变得单...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竖穷横遍,故广大。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则狭小矣。本自微妙...
初六那天,去看望外婆,在车上,偶见一位坐在车后的女孩,这女孩大概二十岁,她那潮红的脸显得不是很正常,像被烈日...问: 师父,有的人认为佛的戒律不能完全做到,就彻底不受戒,这样对吗? 慧广法师答: 《百喻经》有个渴见水喻的故...
我们在前面讲到皈依的两种内涵,这个地方讲到我所皈依的境所皈依的三宝有几种三宝。 住持三宝:一、佛宝形像塔庙;...
古人说: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道者理也,理者心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本具,个个现成,在圣不增...
二种于诸念住无有失坏
【法相辞典】
【二种于诸念住无有失坏】 p0045
上篇:二种游爱行路果相差别 | 下篇:二种法嗢柁南增上行欲 |
【紧那罗】 文句:亦名真陀罗,此云疑神。什曰:秦言人非人,似人而头上有角。人见之言:人耶?非人耶?因以名...
娑罗树王
恐举先言戒缘起
三夫人
受具戒三遮外余遮事诸部杂相
慈悲十二利
秉拂五头首
妙供
雪窦寺
自恣五德
大自在天
阴幻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解脱者的风骨

略述禅者悟后是何光景

何曾生过,又何曾死过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嘲笑他人得现报
戒律不能完全做到,是否就不去受戒

皈依的三宝有两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