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谓五阴如幻,假有之理也。辅行二曰:“闻说阴幻,知罪无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杂语)由旬之新称。...亦名:觅罪相法释名 子题:多觅是多人语、单觅即罪处所 行宗记释云:“或名觅罪相,据律本也;今删定戒,依律易之。...巴利语 jhāpeti。又作荼毗、阇毗、阇鼻、耶维。意译作焚烧。原为印度葬法之一。即焚烧尸体,以藏遗骨之葬法。佛世...【六触】 指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等六种作用。触,乃与一切心、心所法相应,而能使其触对于境的精神...【诸业唯痴为缘】 p1352 瑜伽十卷七页云:问:如经中说:诸业以贪瞋痴为缘;何故此中唯说痴为缘耶?答:此中通说福...(杂名)五山之名。起于天竺。吾国南宋时创之。十刹亦创于吾国。五山十刹共属临济。...明末曹洞宗僧。古田(福建)人,俗姓陈。世称遍照兴隆禅师。幼习儒业,年二十五出家,依恒涛大心深究心宗。后遍参诸...指开端发起之众。听法四众之一。即能鉴知时机,发起集会,发起瑞相,发起问答等之众,称为发起众。如法华经之会座,...【不如法受尸罗律仪】 p0341 显扬七卷十四页云:初不如法受尸罗律仪者:如有一人、或避王逼恼,或避强贼之所逼恼,...法华文句云四安乐行:谓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身安心乐,乃能进行,故名安乐行。 一、身安乐行 谓身应...即菩萨乘,取其清净乘物之意。亦即行慈悲喜舍者,称为梵乘。乃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所举天乘、梵乘、声闻乘、缘觉乘...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十小咒...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
许止净(1876 1938),本名业笏,字子晋,号止净,止净也是他的法名。他是江西省彭泽县人,清光绪二年(1876)出生...
人的福报,来自仁厚包容付出。慈航法师是民国时人,他后来到东南亚一带弘法,还成就了肉身不坏。他以前没有文化,很...
降伏其心 有些人看来不贪,其实是他贪不到,所以就表现不贪。有台湾道友说念了十五年的《金刚经》了,好像一点儿都...问: 佛陀为什么把亲人之间的爱,叫饿鬼爱,有没有说得太夸大? 答: 在《未曾有说因缘经》中,佛说:母子恩爱,欢...有一位云水僧听人传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想和其辩论禅法,适逢禅师外出,侍者沙弥出来接待,道:禅师不在,有事我可...
《文昌帝君阴骘文》告诫人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是中华文化教人为善去恶的范本。这本书在中国...
有些东西,我们并不能确定什么时候就会失去,但却总是因它而烦恼;有些事情,属于不一定会实现的梦想和追求,但却一...
此念佛法门的妙用在于,五方轮转避免了止于一点时容易昏沉,安住大地、十句成片又避免了散乱,如此制心一处,无事不...
阴幻
【佛学大辞典】
上篇:阴入界 | 下篇:介尔阴妄一念 |
(术语)言法身本来在一切众生之心中也。...
一由缮那
罪处所释名
茶毗
六触
诸业唯痴为缘
五山十刹
兴隆
发起众
不如法受尸罗律仪
四安乐行
梵乘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大藏经】【注音版】十小咒
【大藏经】信心铭

许止净居士与印光大师的因缘

【推荐】人的福报,来自仁厚包容付出

当今学佛者应如何善用其心
佛为何把亲人之爱叫饿鬼爱
一切皆是禅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及白话

拥有的东西越多也就越执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