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扬七卷十四页云:初不如法受尸罗律仪者:如有一人、或避王逼恼,或避强贼之所逼恼,或避债主逼恼,或因恐怖逼恼,或怖不活等故;出家受戒。不为营修圣道,不为清净梵行,不为自调伏,不为自寂静,不为自涅槃。诸如是等,是为不如法受尸罗律仪。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梵语 cakra-ratna,巴利语 cakka-ratana。为古代印度帝王之标帜;亦为佛教经典之理想君王,即转轮圣王(梵 cakrav...(术语)大日经初,金刚手先问佛十题,佛一一答之。是本经一部之所明也。一、菩提心之性如何?二、菩提心之相如何?...净土宗每年自十月六日至十五日,实行十日十夜之诵经和念佛。经云: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土为善千岁。...(术语)佛之涅槃也,在凡夫曰死,于佛曰涅槃,译曰灭,又译灭度。灭烦恼度苦海之义也。法华经序品曰:佛此夜灭度,...谓利他有“他利”与“利他”两种不同之深义。世亲之净土论(大二六·二三三上):“菩萨如是修五门行,自利利他,速...亦名:不摄耳听法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不摄耳听法戒七十三。凡解不孤起,要藉说听。方能开晓心...(术语)密教有二说:一、东方青,西方白,南方赤,北方黑,中央黄,此准于世法者也(不空三藏传)。二、东方黄,南...一部著书中,叙述教义之部分称为教相分,叙述行法之部分则称行仪分。如善导大师于净土宗之五部著述中,讲说教义之观...(术语)法华文句九曰:近代翻译,法报不分,二三莫辨。自古经论许有三身,若言毗卢与舍那不别,则法身即是报身。是...为天台宗入十乘观法之前加行之二十五方便五科中之第四。指调节饮食、睡眠(此二种属定外之外调)、身、息、心(此三...(杂名)释尊降诞时,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宣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今玆而往,生分已尽之偈。上文出于西域记六。长阿...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
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那念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也可以生西方吗?当然可以!要知道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我昨晚上听到你们都在念佛,念得很久、很诚恳,这是很难得的,这种精神很不错。今天利用这个时间,给大家讲一讲念佛...有一次,几只野兔偶然相遇,它们七嘴八舌地抱怨起自己的日子过得多么艰辛:又要躲着人,又要避开狗,还要防备着老鹰...
第一、准备干净盆,专为浴佛用。 第二、净手将佛像移至宽敞处。 第三、准备净水、干净毛巾擦洗佛像。 第四、擦洗好...一位出身贫寒的农家小姑娘,常常暗自羡慕那些生活富裕的同学,向往他们养尊处优的际遇。 一天清晨,她的母亲吩咐扫...从孩子的成长过程看,婴儿必须经过足够的触摸,才能够健康成长。因为触摸可以刺激他体内的化学成分,协助他的心理和...
以前我们听到其他的经论教导我们:心净国土净,心净众生净。那个意义很深广的。你心若平了,外边都平了;你心里不平...唐朝时,西域天竺国有位戒贤法师,德高望重,名震四天竺国。某一年身患恶病,痛苦极为惨烈,无法忍受,正想自杀以求...
不如法受尸罗律仪
【法相辞典】
【不如法受尸罗律仪】 p0341
上篇:不乐修行利他之行 | 下篇:不随欲苦中有七苦 |
谓僧之无行者。譬如麦田中生稗,其形似麦而非麦,田夫初见,谓此稗麦尽是好麦,久之乃见实为秽草杂生于地。此喻无行...
轮宝
十问
十夜
佛灭
他利利他
恐举先言戒制意
五方色
教相分
法报不分
调五事
诞生偈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往昔的因缘甚深
惟贤长老《念佛与悲智兼修》
谁的人生没有痛苦呢

佛像供久了有灰尘该怎么办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点燃心灵之灯
表扬能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