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大日经初,金刚手先问佛十题,佛一一答之。是本经一部之所明也。一、菩提心之性如何?二、菩提心之相如何?三、有几心次第得是菩提心乎?四、此诸心差别之相如何?五、凡经几时得究竟之菩提心?六、菩提心所具微妙之功德如何?七、将以何行修行?八、云何修行之?九、众生之异熟心如何?十、瑜伽行者之心,云何与之殊异(经之交句九句,由善无畏之言而为十句)?见大日经疏一。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名数)大乘义章十九曰:如来之三业,纯净离过,不须防护,名为三不护。诸罗汉之三业虽净而常须防护,方能离过,如...(菩萨)金刚界大日如来四亲近菩萨之第二。白黄色,左手莲华上有宝珠,右手持四角金刚轮,密号曰平等金刚。见胎曼大...(经名)一卷,唐提云般若译。佛在灵鹫山,对于十方之梵天,说慈心之法门。...(流派)宋白云庵清觉,于禅门立一宗,取所居名为白云宗,其徒众谓为白云菜。释门正统四曰:白云者大观间西京宝应寺...(术语)言得一位,则同时得一切位也。为华严经所明。与一门普门同。探玄记一曰:圆教者,明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八苦略摄为六】 p0083 杂集论六卷二页云:如是八种,略摄为六。谓逼迫苦、转变苦、合会苦、别离苦、所希不果苦、...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时,于世自在王佛所建立的誓愿。因译者不同,故在排列上先后略有不同。 1、根据曹魏时康僧...天台四教仪集注以苦苦、坏苦、行苦配于欲界、色界、无色界,即:(一)苦苦对欲界,三界受生无非是苦,欲界诸境逼迫,...(术语)因明之语,宗支(宗因喻三支之随一)中声为先陈,无常为后说。盖先陈者物之自性,后说者是其差别之义也。...(杂名)咒禁师之略称。...(人名)Kālayaśa,三藏名。梁高传三曰:疆良耶舍,此云时称,西域人。三藏兼明,以禅门为专业。宋元嘉初来京洛,...佛说雨宝陀罗尼经...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修习净土法门,应该实行信、愿、行三件要事,具备了这三个条件,临终往生极乐世界是决定无疑的。现在从行方面来说。...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五位国王,虽国界相近,但不相互攻打讨伐,常互相友好往来,彼此都是好友。其中最年长的国王,...在《阿阇世王授决经》中,记载一段贫女布施一灯,得佛授记的故事。 有一天,佛陀在罗阅只国耆阇崛山。当时,阿阇世...
念佛一法可以渗透到我们的行、住、坐、卧里面,你走路不用脑筋的时候,你一步一句佛号;你等车,也可以念佛,坐在车...一天,佛陀带领弟子们入舍卫城托钵,途中看到一名梵志望着自己田中已经成熟、可以采收的稻米,面露欢喜之情。佛陀问...
念佛法门,普遍在整个大众当中,是很多人修学的。 但是我们仔细的去了解,在这么多念佛人当中,真正对净土的教义,...( 导语: 不论世俗之中还是在佛门里,人们通常都会看重富贵之人,而轻视那些贫穷者。在信仰上,更多的人都会认为富...
其实众生跟世界会相续,主要的是因为有业力的相续,才有这个所谓的果报的相续。业果相续,这个业指的是我们善恶的业...
十问
【佛学大辞典】
上篇:十信道圆 | 下篇:十问讯 |
梵语 kausīdya,巴利语 kusīta。又作怠。心所之名。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为“勤”之对称。即指懒惰之...
三不护
宝波罗蜜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
白云宗
一位一切位
八苦略摄为六
四十八愿
三苦对三界
后说
咒师
疆良耶舍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慈云忏主:心里忆佛,并作出善良的誓愿
人生的愿望和最快乐的事
贫女一灯福报无尽

念佛不妨碍我们日常的工作
世间上有五件事无法避免与脱离

了解阿弥陀佛之前,先了解他的特色
信仰的虔诚与否与贫富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