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法华文句九曰:“近代翻译,法报不分,二三莫辨。自古经论许有三身,若言毗卢与舍那不别,则法身即是报身。”是荆溪批难华严家之语也。台家之意谓毗卢舍那为法身,卢舍那为报身,释迦为化身(慈恩传亦同)。然华严宗之意,则谓毗卢舍那与卢舍那不过为梵语之具略,是同一法身之称,因而彼宗之学者有立华严经为法身佛之说法者。今破之谓毗卢舍那即卢舍那,则无法报之别,不能办三身之区别,因之华严经为他受用报身之说法,决非法身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何故随眠能为有本?以此烦恼现起,能为十事故。所谓十事者: 一、坚根本 六、摄自具 二...(名数)一、教法,释迦一代所说之十二分教是也。二、行法,依教修行之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是也。三、证法,依行证果...位于江苏金陵(南京)。即牛头宗四世法持禅师所住持之寺。法持之法嗣智威禅师亦住此寺,并在此示寂。牛头宗乃唐代法...据月灯三昧经卷六载,般若,智慧之义;即菩萨由修行般若,而通达无碍,获得下列十种利益:(一)菩萨照了万法俱寂,故...(一)指释迦如来与多宝如来二大导师。 (二)指圣师与凡师。圣师乃具慧眼、法眼、化导之三力者。至于凡师则指不具以上...子题:止持心顿、作犯心顿、作持心顿、止犯心顿 行事钞·持犯方轨篇:“初就心通渐顿。若作心总断恶意,名 止持 心...因明用语。为因明六因之一,三生因之一。乃“言了因”之对称。因明论式中,立(立论)者既已提出宗(命题),复提出...(?~1678)明代僧。徽州歙县人,俗姓吴。号坚密。幼习儒学。二十八岁出家,初修禅、教二宗,依止智旭法师。居于仰...(术语)诸法无生之理也,观此无生之理者,为一贯佛道始终之入道初门。止观五之三曰:无生门,能通止观,到因至果。...(行事)结夏之时期,旧译家分前中后三期,始于四月十六日者为前安居,始于五月十六日者为后安居,始于其中间者,为...【老相差别】 p0621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九页云:卽此四种生身之相,时分变异,应知能作五种衰损,说名为老。复...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信佛法众行恭敬,恕己安人善教诲。不愚不恚不放恣,以法自御为常富。(佛说须赖经) 一、信佛法众行恭敬 在人生的旅途...
作为汉传佛教的信徒,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福报,什么福报呢?我们能够通过汉字记录,直接聆听中国古代高僧大德的开示...
想得一个见地,想得一个功夫,这都不是想出来的,想也是妄想,你想得一个什么都是妄想。时时刻刻把自己的功夫用好,...
古语云: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报之以祸,福祸无门,唯人自召,因此君子敬天知命,修善修德,善待他人,是以积...
念佛全凭信心,若起疑念,则念佛就念不成功了。我们是佛的弟子,一定要相信佛说的话。 本师释迦牟尼佛,因为他自己...佛教三藏十二部典籍内容瀚如烟海,对一个初学者来说,不知从何下手。尤其对现在比较忙碌的人们来说,大家很少有时间...
现在人总想休息、放松,为什么呢?因为太累了,这其实是生命力不够的表现。 从报德现象来说,我们这个时代是修法机...
灵山会上,佛陀拈花,迦叶微笑。禅法一脉传至达摩祖师,西来一句:吾本来滋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法报不分
【佛学大辞典】
上篇:法报应 | 下篇:法报应化 |
又作影响众、影向众。系四众之一。诸佛菩萨为辅佐如来之教化,隐其圆极之果,示现于听法众中,即所谓释迦法王如形、...
十事
三法
延祚寺
般若十利
二师
持犯就心通渐顿
言生因
成时
无生门
三安居
老相差别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以法自御为常富

情不附物

有一丝毫的放不下,功夫就不得现前

拯饥救溺福绵长,骄横欺人遭恶报

念佛切勿起疑念
初学者如何选择入门典籍

了解放逸的源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