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法身报身应化身,即佛之三身。第三身一名应身,一名化身,又云应化身。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随眠义者,为烦恼之异名。谓贪嗔等之烦恼,随逐有情而不离,故曰随。烦恼之状体幽微,难于了知,犹如睡眠之状体,故...(名数)一切之小乘经,以三法印印之,证其为佛说,大乘经以一实相印印之,证其为大乘之了义教。一、诸行无常印,行...(904~975)唐末五代僧。净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临安府余杭(浙江杭县)人,俗姓王。字仲玄。号抱一子。初为吏,...bukong 唐代僧人。密宗祖师之一。全称不空金刚。师子国(今斯里兰卡)人。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14...(?~457)梵名 Prajātāra。禅宗所立西天二十八祖中之第二十七祖。又称璎珞童子。东天竺人,婆罗门种。幼丧父母...(一)指渐悟与顿悟。速疾直入究极之觉悟称顿悟;依顺序渐进之觉悟称渐悟。法相宗谓具有菩萨定性者,不须经声闻、缘觉...子题:对心明止持、止持对心以明、就治行明止持、止持就治行以明、就业明持犯相、身止持、身作持、口止持、口作持、...梵语 nirukti。指如来以言语诠示之教法。法华经方便品(大九·五下):“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一般谓佛...梵名 Vijaptimātratāsiddhi-?āstra。凡十卷。护法等造,唐代玄奘译。又称唯识论、净唯识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术语)声闻果十智之第十。阿罗汉之最极智也,已断三界之烦恼,证知我身更不受生于三界,阿罗汉果之智也。【又】大...(术语)安居之终日。即七月十五日(旧译家),或八月十五日(新译家)。...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问: 禅净能同时修吗? 大安法师答: 对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已经给我们指出...
古来的人,修道的人多,得道的人也多,这现在出家的人很多,真正的修行人没得古人多,其实古今有什么分别呢?没什么...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近佛教,其实这是对佛教的误解。从世俗意义上说,进...
【若能至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开示一 一、欢迎学僧莅本山 诸位师父、各位同学、各位大居士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灵岩山寺可说是创建三过年以来,...
2012年6月17日下午4点多,在河南信阳读书的小儿子的同学突然给家中打来电话,惊慌、颤抖着说:白雪萍游泳出事了,上...
同样是空观、假观,这二个法门是完全一样,内涵是一样;但是为什么凡夫修空观、假观的时候,障碍重重;圣人修空观、...有则寓言故事说,有位穷困的老僧,自知无福,希望透过培福让来生得到好果报。 可是他没有物品可以布施,于是就把衣...
法报应化
【佛学大辞典】
上篇:法报不分 | 下篇:法云 |
指安置宗祖或高僧影像之堂宇。又称祖堂、祖殿、大师堂、开山堂。乃我国昔日庶民奉祠先人遗像之所,后佛教借此二字转...
六随眠
三法印
延寿
不空(Amoghavajra 705-774)
般若多罗
二悟
持犯成就处所
言教
成唯识论
无生智
安居竟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大藏经】阿弥陀经要解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禅净能同时修吗

佛教不是说的,而是行的
佛教是消极的吗

能忆宿命因果本末
妙莲老和尚《对福严佛学院学僧开示》

中年失子之痛--感爱别离之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