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七十八卷十一页云:若诸菩萨,于自所有业果异熟。深生依信。一切所有不饶益事,现在前时,不生愤发;亦不反骂、不瞋、不打、不恐、不弄。不以种种不饶益事,反相加害。不怀怨结。若谏诲时;不令恚恼。亦复不待他来谏诲。不由恐怖,有染爱心,而行忍辱。不以作恩,而便放舍。是名七种忍清净相。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般若者,圆常之大觉也。一觉有三德: 一、实相般若 为般若之理体,众生本来具,离一切虚妄之相,为般若之实性...我国南宗禅各派之总称。又作五派七流。即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等五家,加上出自临济之杨岐派、黄龙派,合称...(术语)众生以烦恼为重担,菩萨以众生为重担。无量寿经上曰: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众生,为之重担。同净影疏...(名数)八忍八智也。是为见道之十六心。慈恩寺传曰:船筏者八忍八观之净业。...戒本疏·四波罗夷法:“所以语业,具列有四,妄语居首者,由过数起,顺本惑业。无始无明,无非诳妄;非有谓有,诸例...(杂语)Chāya,译曰阴。阴阳之阴也。见梵语杂名。...(术语)涅槃之妙体,离一切之生灭,谓之乐,此妙乐为菩提所得,故曰果。观经玄义分曰:开示长劫之苦因,悟入永生之...“所行”之对称。能主动而行之谓。就“念佛”一事而言,众生称念佛名之主观意志、能力等,称为能行;佛之名号,称为...梵语 chanda 或 rajas。又作乐欲。心所名。意谓希求、欲望。希望所作事业之精神作用。说一切有部指从一切心起之作用...【所作处苦】 p0738 瑜伽四十二卷十页云:所作处苦者:谓诸菩萨,或是出家,便有营为衣钵等业。或是在家,便有...(本生)昔释迦如来为爱法梵志(或作乐法菩萨)时,请剥身皮而干之,以书佛所说之一偈。求法精勤之极也。智度论十六...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楞严经五十阴魔章...《佛医经》提出,人得病有十因缘: 一者久坐不饭,二者食无贷,三者忧愁,四者疲极,五者淫泆,六者嗔恚,七者忍大...问: 请问如何消除怕鬼的心理?我很怕自己一个人的时候。 大安法师答: 鬼者,畏也。你为什么怕?人有三分怕鬼,鬼...
冈波巴大师在《胜道宝鬘论》中用十四个比喻来说明什么是毫无意义的修行。我们列举其中四个: 第一、不能对治四根本...
彻悟禅师说【一句阿弥陀佛,具足四句宗旨。一、以唯心为宗,二、以唯佛为宗,三、以绝待圆融为宗,四、以超情离见为...
自性坚定、清净,是西方义 自性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是极乐义 在这个宇宙中有很多的佛,他们本来和我们是一样的众生...
1.生平 截流大师(公元1628一1682年),讳行策,清初顺康间人。俗姓蒋,父亲名叫全昌,乃宜兴老儒,与憨山大师是朋...
说到个缘字,这个缘因,就是因缘的缘,缘得有缘。佛对无缘者,无法度脱,无缘者难度。每一部经它含的内容、每一部经...一、吃素并劝人吃素是不用花钱的放生 你能发心吃长素,等于不用花一毛钱,就放了百千万条的生命。同时还积极地宣传...
七种忍清净相
【法相辞典】
【七种忍清净相】 p0062
上篇:七种魔惑品力 | 下篇:七种戒清净相 |
一刹那之间就已含有三世,即现在的一刹那叫做现在,前刹那叫做过去,后刹那叫做未来。...
三般若
五家七宗
重担
八忍八观
妄语居语业之首
车也
乐果
能行
欲
所作处苦
剥皮
【大藏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佛说生病十因缘
如何消除怕鬼的心理

四种毫无意义的修行

全佛是心,心外无有佛为心所念

【推荐】为何平时就要常念佛

净宗十祖-截流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