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出家在家均有圣种】 p0483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一卷八页云:出家者,有四圣种,在家者亦有四圣种。然出家者,二因...(地名)又作檀德,檀陀,单多罗迦,弹多落迦Dantaloka,山名。译曰阴山。西域记,谓此山在北印度健驮罗国。为往昔...禅林用语。原为刺探之意;于禅林中转指师家之勘辨。临济录(大四七·四九六下):“上堂。有僧出礼拜,师便喝。僧云...【法尔】 又作法然、自然、天然、自尔、法尔自然。此是指万象(诸法)于其天然自然而非经由任何造作的状态,即指某...(术语)成身千六十一尊。三微供各七十三。四十三一理十七。降降七十七三尊。分别九会诸尊位。佛体一千三十六。菩萨...禅宗的学问。禅学相当于身口意中之意业,故名意学。...日本天台宗、真言宗所用法衣之一种。又称钝色衣、钝衣、纯色、椎钝。系以精好之生绢所制单衣无纹之法衣,由袍、裙、...(修法)迦楼罗鸟之修法。文殊师利菩萨根本大教王经金翅鸟品一卷,速疾立验魔醯首罗天说阿尾舍法一卷,具说其法。案...梵名 Grhya-sūtra。古印度吠陀祭仪纲要书,与“随闻经”同属吠陀辅助文献─劫经(梵 Kalpa-sūtra)之一部分。约成...为“定障”之对称。指障碍智慧之烦恼。即惛沈、睡眠等。据俱舍论卷二十一载,五盖能障碍戒、定、慧之生起,如贪恚能...(术语)谓久远之昔既开正觉之果之佛体也。依法华经寿量品之意,则始于释迦如来。而文殊观音等大菩萨皆由久成古佛之...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
这个地方,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空观。几乎所有的调伏烦恼都要修空观,但小乘的空观跟大乘的空观的确是有所不同。他们...有一天,释尊在寂静的森林中坐禅。日影稀疏的筛进林中,除了微风拂过树梢的轻响外,没有其他声音,有时连风都沉寂了...
贫穷布施难,这里特别谈到贫穷的人对于僧人的布施,我们更要念他们的恩。彼则竭力躬耕,这是指农民,面对土地亲身地...
有人预测我们可能会进入一个萧条时期,这个时期如果慢的话可能会持续好几年,所以我们最好做好节衣缩食的准备,当然...
汝何不明道理,一至于此。目疾发生,不知忏悔宿生此生一切恶业,乃归之吃素。然则吃荤之人,便绝无目疾乎。汝以吃素...
虽然同样是学佛,但是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种种宗派,那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法门呢?这个非常重要。选择法门不是靠我们...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佛的智慧, 清楚辨知烦恼的缘起,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下。 我们所处的世界,都是自己...
萨迦耶萨
【翻译名义集】
【萨迦耶萨】此云无常。荀卿曰:趋舍无定,谓之无常。唐因明正理论云:本无今有,暂有还无,故名无常。净住法云:生不可保,唯欲营生;死必定至,不知顾死。况此危命,凶变无常,俄顷之间,不觉奄死。内德论云:百龄易尽,五福难常。命川流而电逝,业地久而天长。三涂极迍(株论切,厚也)而杳杳,四流无际而茫茫。凭法舟而利济,谢信翮(下革切)以高翔。宜转咎而为福,何罔念而作狂?正法念云:有于胎藏死,有生时命终,有才行便亡,有能走忽卒。智论云:无常有二种:一、相续法坏无常,二、念念生灭无常。宗镜明二种四相:一约粗果报,说生老病死。长阿含云:一生相,五阴兴起,已得命根。二老相,谓生寿向尽,余命无几。三病相,谓众苦迫切,存亡无期。四死相,谓尽也,风先火次,诸相败坏,身亡异(音异)趣故。又四谛论曰:众苦依止,名生苦;能令变坏,名老苦;逼迫身因,名病苦;能灭诸根,名死苦;非爱共聚,名怨憎会苦;可爱相远,名爱别离苦;希望不遂,名求不得苦。是众苦相,名五盛阴苦(婆沙论云:盛阴有何义?受所生是故说盛,谓生受是故说盛,受所养是故说盛,谓养受是故说盛。问:阴与盛阴,有何差别?答:名即差别。谓阴谓盛阴。又阴有漏无漏,盛阴一向有漏。又阴染污不染污,盛阴一向染污。章安云:今依经文,以五盛阴是其别体,善恶阴盛即是苦体)。涅槃云:复次菩萨修于死想,观是寿命,常为无量怨仇所绕,念念损减,无有增长。犹山瀑水,不得停住,亦如朝露,势不久停。如囚趣死,步步近死,如牵牛羊,诣于屠所。出曜经,佛言:是日已过,命则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二约细惑业,说生住异灭。如起信论,不觉心起,名为生;能见能现,妄取境界,起念相续,名之为住;执取计名,名之为异;造作诸业,名之为灭。唯识论云:生表此法先非有,灭表此法后是无,异表此法非凝然,住表此法暂有用。释曰:自无而有曰生,自有而无曰灭,前后改变名异,暂尔相续名住。又论云:本无今有,有位名生;生位暂停,即说为住;住别前后,复立异名;暂有还无,无而名灭。前三有故,同在现在;后一是无,故在过去。辅行记云:言三相者,不立住相,与异合说。以人于住,起常计故。故净名云:比丘,汝今亦生亦老亦灭。老即是异,圭峰云:住异二相,同是现在,故合为一,细分即四。孤山解楞严云:前举四相,今唯二者。以生摄住,以灭收异。宗镜云:虽年百岁,犹若刹那。如东逝之长波,似西垂之残照,击石之星火,骤隙之迅驹,风里之微灯,草头之朝露,临崖之朽树,烁目之电光。若不遇于正法,必永坠于幽途。
上篇:乌波 | 下篇:阇提阇 |
(术语)谓佛法远大。莫能知其由来也。齐书曰:佛法者,理寂乎万古,迹肇乎中世,渊源浩博,无始无边。...
出家在家均有圣种
檀特
探头
法尔
九会尊数略颂
意学
钝色
迦楼罗法
家庭经
慧障
久成正觉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大宝积经

心念一转,极乐就在您眼前

大乘的空观与小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
找迷失的自己

感念施主恩德

在经济危机下你可以过得很简单

念佛吃素转恶业大苦为小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