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地名)巴Kammasa,地名。长阿含经十曰:佛在拘流沙国劫摩沙住处。...【阿赖耶识不能变似心心所等】 p0784 成唯识论二卷二十二页云:何故此识不能变似心心所等为所缘耶?有漏识变、...(杂语)诸供混沌而供之意。即修护摩法时,混和残余之诸供,而供养诸尊并十方世天也。如苏悉地羯罗经下所谓所残余谷...凌空而处的天,如欲界的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等四天,及色界的诸天是。...(人名)华严二祖云华智俨法师,又号至相尊者。俗姓赵氏。生于开皇二十年也。初剃染时,祷于大藏前,抽得华严首卷。...亦名:下众同受请 行事钞·讣请设则篇:“善见,檀越请比丘,沙弥虽未受具,亦入比丘数。涅槃,乃至未受十戒,亦得...(术语)金石要例曰:僧之称公,当以其名,宋景濂塔铭可按也。及今乃以其字,失之矣,文章家不得因之。僧之称公,当...(739~824)唐代僧。石头希迁之门人。初习儒业,后遇禅僧而悟,投南岳石头门下,服役三年,剃发受戒。寻谒江西马大...(人名)钱塘人。姓胡氏,字子文。出家后,侍奉先寺源清十七年。源清寂后,嗣其讲,不坠家风。景德元年,住梵天寺,...执自生有四: 一、计有神我自生,有十一: 一、计主谛神我生 即迦毗罗。计诸法自生而有神,神名为主谛。...(流派)Ārya-mūlasarvāstīvāda-nikāya,译曰圣根本说一切有部。小乘分派之名。见寄归传一。...毗尼日用切要...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往生论...
饮食,是生物维系色身的要件之一。一般人每日尘劳奔忙,最低限度的目标便是求得衣食温饱,如果能吃饱穿暖后,最好还...
过去,有位菩萨出家为沙门,于山林间修道,慈心悲愍众生轮回三界受苦,常思应如何救度。于是静心思惟,求索根本解脱...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佛珠突然断了,你大可不必如此惊慌。一切唯心造,心无恶念就好! 第一、你必须要知道,佛珠是用...生长在非洲荒漠地带的依米花,默默无闻,少有人注意过它。许多旅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但是,它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清...幸福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但在追求的过程中,有多少人漏失了唾手可得的幸福?又有多少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很多人穷...问: 请问如果没有进佛门的人,也就是说没有皈依的人是否能读诵大乘经典? 大安法师答: 虽然没有进行形式上的皈依...转贴:师兄们,大家好!我这里有一个不用杀生即能驱蚊蝇的好方法!是我和我妈无意中发现的! 是这样的,2009年初我...
在《坛经》中,顿与渐的问题,是贯穿全书的一个主要问题。六祖大师正是围绕这一问题来展开他一生教化的。因此,学禅...
毗跋耶斯
【翻译名义集】
【毗跋耶斯】此云四念处。念即是观,处即是境。智论释曰:初习善法,为不失故,但名念;能转相转心,故名为想;决定智无所疑,故名智。大经云:更有新医,从远方来,晓八种术,谓四枯四荣。言四枯者,人于五阴起四倒见,于色计净,于受计乐,想行计我,心起常见。故令修四念处,破其四倒。初观身不净,一切色法,名之为身,己名内身,眷属及他名外身,若己若他名内外身。此三种色,大论明五种不净:一、生处,是身为臭秽,不从莲华生,亦不从薝卜,又不出宝山。二、种子不净,是身种不净,非余妙宝物,不由净白生,父母邪想有。三、自性不净,地水火风质,能变为不净,倾海洗此身,不能令香洁。四、自相不净,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物。五、究竟不净,审谛观此身,终必归死处,难御无反复,背恩如小儿。二、观受是苦,意根受名内受,五根受名外受,六根受名内外受。于一根有顺受、违受、不违不顺受。于顺生乐受,于违生苦受,于不违不顺生不苦不乐受。乐受是坏苦,苦受是苦苦,不苦不乐受是行苦。诸受粗细,无不是苦。三、观心无常。心王不住,体性流动,今日虽存,明亦难保。山水溜,斲石光;若不及时,后悔无益。四、观法无我。法名轨则,有善法、恶法、无记法,人皆约法计我,我能行善、行恶、行无记。此等法中,求我决不可得。龟毛兔角,但有名字,实不可得。故经云:起唯法起,灭唯法灭。但是阴法起灭,无人无我,众生寿命,是名无我。此说别相念处,总相念处者,缘一境总为四观,此中应四句料简,一、境别观别(如上别说),二、境别观总,三、境总观别(此二是总相念处之方便),四、境观俱总,是总相念处。若作一身念处观,或总二阴,乃至总五阴,是名境总观别也。受心法念,亦复如是。阿毗昙中,明三种念处,谓性、共、缘,对破三种外道。四教义云:一、性念处。智论云:性念处是智慧性;观身智慧是身念处,受心法亦如是。解者不同,有但取慧数为智慧性,即是性念处。南岳师解观五阴理性,名性念处。故杂心偈:是身不净相,真实性常定,诸受及心法,亦复如是说。二、共念处。智论云:观身为首,因缘生道,若有漏、若无漏;受心法念处亦如是。解者不同,有师解云:共善五阴,诸善心数法,合明念处。若南岳师解,即是九想、背舍、胜处,诸对治观门,助正道开三解脱故,名为共念处。故经云:亦当念空法,修心观不净,是名诸如来,甘露灌顶药。三、缘念处。有师解通一切所观境界,皆名缘念处观;有言十二因缘境;有言慈悲所缘境。若南岳师解:缘佛教说,所诠一切阴入界,四谛、事理、名义、言语、音词、因果、体用,观达无碍,能生四辩。于一切法,心无所碍,成无疑解脱,是缘念处观也(明小乘境)。若依大乘以明四荣。如后分云: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依何住者?阿难!依四念处严心而住。观身性相同于虚空,名身念处;观受不在内外,不住中间,名受念处;观心但有名字,名字性离,名心念处;观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处。华手经云:一切诸法皆名念处,何以故?一切诸法常住自性,无能坏故。斯乃即法是心,即心是法,皆同一性,性岂能坏乎?
上篇:僧涅 | 下篇:馝柯摩罗阿佚多 |
(术语)胎藏界之曼陀罗。以大日为中胎,其外围有三重之坛,而都收诸尊,谓之三重都坛。...
劫摩沙
阿赖耶识不能变似心心所等
混沌供
空居天
智俨
沙弥同受请
公
天然
庆昭
自生
阿离野慕攞萨婆悉底婆拖尼迦耶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僧人的晚餐为何称为「药石」

慈心济虱微命的沙门

佛珠断了是凶兆吗
一生定要美丽一次
圣严法师《知足是幸福的起点》
没有皈依的人是否能读诵大乘经典
念佛机24小时开着可奇迹般地驱蚊蝇避免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