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胎藏界之曼陀罗。以大日为中胎,其外围有三重之坛,而都收诸尊,谓之三重都坛。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不相信有因果报应的道理。...(术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古译。注维摩经七曰:肇曰:阿耨多罗,秦言无上。三藐三菩提,秦言正遍知。道莫之大,...(术语)一类之根性也。妙玄一上曰:一根一缘,同一道味。【又】为眼等六根任何根之一。楞严经六曰:一根既返源,六...【法性通达】 p0761 显扬三卷一页云:七、法性通达。谓于系缚解脱无始世来诸行缘起,及彼寂灭真如法性,如实觉...与三净肉相反之肉,即我眼见它被杀时的情景的肉、我耳听见它被杀时哀叫的声音的肉、有疑为我而杀的肉,这三种肉都是...梵语 mahākarunā-samāpatti,巴利语同。又作大悲三昧。即含藏大悲功德之禅定,乃佛菩萨之悲无量心定。佛菩萨悲愍...凡二卷。唐永徽元年(650),道宣撰。又作释迦方志。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全书分为封疆、统摄、中边、遗迹、游履...【独觉地】 p1383 瑜伽三十四卷二十七页云:云何独觉地?当知此地,有五种相。一者、种姓,二者、道,三者、习,四...西晋思想家。河内(河南)怀人。字子期。生卒年不详。官至散骑常侍,为竹林七贤之一。好老庄之学,曾注解“庄子”一...【四种死】 p0402 瑜伽十四卷十一页云:又彼彼处受生有情,有四种死:一者由自故死,谓于戏忘意忿天中而受生者,二...【永离欲】 p0495 瑜伽五十四卷三页云:又由彼识,永清净故;不待余因,任运自然,入于寂灭。此识相续,究竟断故;...(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
在雪窦寺上面有一妙高台,据说当初妙高禅师,就在那里修行,精进用功,昼夜不息。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日子久了,...
常常在病人的床底下,或者桌子上都会放着一小锅,或是一小盆的活泥鳅、活鲤鱼准备进补。我每次去查房,就会听见鱼儿...
近年来,由于社会讲求道德的声音低落、价值观念偏差,导致乱象丛生,上下、同侪、群我等伦理人际关系失序。生存在这...
一、迎请法宝须知 1.迎请法宝者,须生大恭敬心、感恩心,作难遭想,根据自己的需要恭请。 2.佛经非藏品,若束之高阁...
佛陀所说一切法,不离因缘因,就是万物生长的源头;缘,则为帮助生长的机缘。 一如小小种子,含藏着微小的基因,需...
闭关,又称掩关,这名词和风气,在印度并没有,在中国也一直到元朝之后,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
第一、赌博是非常不良的行为。包括带有一定赌博性质的事情,一个理性的人是不应该做的。如果你赢了之后,你的心态是...
一、不杀生而慈心于仁 杀是杀害,生是生命,不杀害众生之生命,名为不杀生。即对一切众生,应一视同仁,勿残杀加害...
三重都坛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三重法界 | 下篇:三重曼陀罗 |
伟大的真我。如佛得八大自在与离一切烦恼系缚的涅槃真我,才能称为大我。...
拨无因果
无上正遍知
一根
法性通达
三不净肉
大悲定
释迦方志
独觉地
向秀
四种死
永离欲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肇论

妙高禅师与韦陀菩萨

面临生死关头,才能领会我们和那些鱼儿一样

应本着怎样的心念来为人处世

经书法宝迎请须知

精进修行的卖花人

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会损坏名誉尊严的六个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