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9~824)唐代僧。石头希迁之门人。初习儒业,后遇禅僧而悟,投南岳石头门下,服役三年,剃发受戒。寻谒江西马大师,受天然之法号。居天台华顶峰三年,更往径山参拜国一禅师。其后,大振法锡于南阳丹霞山。长庆四年示寂,世寿八十六。敕谥“智通禅师”。塔号妙觉。[宋高僧传卷十一、景德传灯录卷十四、五灯会元卷五] p135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经名)一卷,西晋法立译。帝释问良田。佛答以五德净名为福田。即沙弥之五德也。又名七法之广施为福田。建立佛图等...亦名:衣之重数、袈裟重数 子题:三时故制三衣、叶相 随机羯磨·衣药受净篇:“若作新衣,一重作安陀会、郁多罗僧,...(物名)执金刚神所持之金刚杵也。俱舍光记十一曰:手执金刚杖,名金刚手。...【有怖】 p0537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一页云:言有怖者:谓有盗贼,及矫诈故。...三藏法数引释签云二惑: 一、理惑 谓根本无明之惑,能障覆中道之理,不能显发,是名理惑。 二、事惑 谓尘...指天台宗之三权止观与一实止观。三权止观,即佛于法华时之前所说之四时三教之三藏观、通观、别观等之偏止观;一实止...(公案)传灯录五南岳章曰:开元中,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一曰:图作...阿难陀言。云何智者于蕴善巧?佛言。智者于五蕴。如实知见。是蕴善巧。谓如实知见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是...(行事)又云佛生会。于四月八日行之。...(譬喻)对于生死之河而譬涅槃于山。千手经曰: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登涅槃山。又佛之入涅槃,如日之入山,故譬涅...【于应避护不正避护过失】 p0753 瑜伽九十九卷四页云:若有弃掷僧祇卧具、置回露处、舍而去等;或邪受用等。当...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
有些真正的修行人,走路脚步很轻,说话声音很柔软、很低,与人交谈满脸笑容、满脸慈祥,和蔼可亲,一切言行举动都有...一个真实修行的人,毕竟跟不修行的人有所不同,起码他应该如同儒家所讲,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由修行人而成为解脱者...
净土宗第四代祖师法照大师,他有一个奇特的经历,就是到五台山大圣竹林寺。法照大师所见到的文殊和普贤,那个寺院非...
无作戒体的生起有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就是能受之心。 能受心,即得戒之本。为什么要受戒?要发起大菩提心。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在我们青少年的时候,追求事业、追求五欲六尘,我们是很少想到父母的。所以我们在这...
大乘法教导我们的事很多,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像《涅槃经》上说,离四法得涅槃者无有是处,《涅槃经》上说有四种法...
问: 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有惭愧。有三个问题想请 师父指正。 一、因在汉地文化中,儒、...
印光大师认为,世间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如能谛听自己念佛,日久而修得定,即便在世间谋事业,往往能建大功,成大器...
天然
【佛光大辞典】
上篇:天部善神 | 下篇:天童 |
即与本尊或佛菩萨相应之供物。加持,意谓相应涉入,故加持物又称“相应物”。密教行者修护摩法时,依所修之法选出与...
诸德福田经
三衣重数
金刚杖
有怖
理事二惑
权实止观
南岳磨砖
智者于蕴善巧
灌佛会
涅槃山
于应避护不正避护过失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看虚云老和尚如何演绎轻安
解脱者的风骨

三圣都指归净土

无作戒体生起的三个要素
大安法师: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离四法得涅槃者无有是处

佛弟子如何看待儒道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