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用以表示人身无常,必受生、老、病、死等四相逼迫之譬喻。谓人身无常,常为生、老、病、死四苦所逼迫,而无所逃逸。...乃指十种超胜之不可思议而言。智顗解释“妙法莲华经”(法华经)经题中最初之“妙”字,谓之包含十义,而分别说迹门...(术语)涅槃之具名。涅槃玄义上曰:毗婆沙云涅槃那,今经无那字,盖译人存略耳。大乘义章十八曰:涅槃,此名灭。那...【饶益有情戒】 p1463 瑜伽四十卷三页云:云何菩萨饶益有情戒?当知此戒、略有十一相。何等十一?谓诸菩萨、于诸有...(一)位于山西五台山灵鹫峰下。东汉明帝时所建。北魏孝文帝时置十二院,易名为花园寺。唐代重建,其庄严宏敞,倍于旧...(人名)新罗国黄龙寺元晓。从湘法师入唐游往处处,华严唯识,最其所达。后还,化振海东。所著起信论疏,弥陀经疏等...于密教修法中,因阿弥陀佛之四十八愿,故设四十八处护摩坛,而修弥陀法。据无量寿经卷上载,阿弥陀佛于“因地”为法...(术语)Yogin,一作瑜岐,瑜祁。梵语瑜伽Yoga,译为相应。与理相应之法体之称也,因而有瑜祇(即瑜伽)人师之称。...【精进能舍众苦】 p1274 瑜伽十八卷五页云:云何精进能舍众苦?谓如有一、有学见迹,作是思惟;我应当证三界离欲诸...大论即大智度论,其所载十种戒,称为大论十种戒。即:(一)不缺戒,谓修行之人毁犯净戒,如器已缺,无所堪用,若能恒...(术语)一切事物个个无自性也。注维摩经九曰:观于空无,而不舍大悲。注肇曰:诸法之相,唯空唯无,然不以空无舍于...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问:人死了以后,家属在七七四十九天内还要吃素念佛,做种种功德给亡故的人是什么意思呢? 答:亡故的人如果是确已...有一学僧,非常恭敬地请问慧林慈受禅师道:禅者悟道时,对于悟道的境界和感受,说得出来吗? 慈受:既是悟的道,说...
第一:我们为什么要修学药师法门 我曾给我的《药师经》讲座起了一个题目,叫幸福健康的佛法。《药师经》的核心,第...
念佛一法,有事念、理念。 何谓事念?以能念之心,念所念之佛,能所分明,念念无间,行住坐卧,惟此一念,更无二念...
乔布斯有句话,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我们今天把乔布斯的话改变一下,我们活着就是为了颠覆这个世界。要如何做呢?...
有些人听说受戒后所犯的罪要比不受戒所犯的罪还要大,便不敢受戒,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入中论》中说:增上生及...
问: 一念、十念可决定往生,为何要一日三万、五万? 大安法师答: 好,这个佛法的道理、法义,我们一定要圆融的去...问: 这是我第一次听法。在冥冥中我也得到了佛法的利益,但是在功夫很殊胜时,中间间断了功课之后,我梦中出现佛流...
头陀
【翻译名义集】
【头陀】新云杜多,此云抖擞,亦云修治,亦云洮汏。垂裕记云:抖擞烦恼故也。善住意天子经云:头陀者,抖擞贪欲嗔恚愚痴。三界内外六入,若不取不舍,不修不着,我说彼人,名为杜多。今讹称头陀,大品云:须菩提,说法者,受十二头陀:一作阿兰若,二常乞食,三纳衣,四一坐食,五节量食,六中后不饮浆,七冢间住,八树下,九露地住,十常坐不卧,十一次第乞食,十二但三衣。大论六十七云:十二头陀,不名为戒。能行则戒庄严,不能行不犯戒。然论但依经次第广释,不分部位,诸文引用多误,故此点出。南山律钞:位分为四。衣二:一纳衣,二但三衣。食四:一乞食,二不作余食法,三一坐,四一揣(徒端切。揣者,杂也。一和杂者,不以种种盛贮,名一揣食)。处五:一兰若,二冢间,三树下,四露坐,五随坐。威仪一,常坐。此无次第乞食,处加随坐。通源记引南山云:季世佛法,崇尚官荣,侥幸之夫,妄生朋翼。庶因斯语,自省厥躬。至若谓利养如毛绳,视朱门为蓬户。尚思曳尾,犹被兴嘲,况乎以咳唾为恩,眄睐成餙,潜通惠好,强事趋驰。纵假宠于一时,终受嗤于群口,荣不补辱,夫何误哉?
上篇:阇梨 | 下篇:婆檀陀 |
即唯识所说三性中之“圆成实性”。圆成实性系远离“我、法”二执所显现之真理。因远离二执,故称真空;亦非小乘所谓...
四山
十妙
涅槃那
饶益有情戒
灵鹫寺
元晓
四十八坛阿弥陀护摩
瑜祇
精进能舍众苦
大论十种戒
空无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人死后为何要为亡者做功德
禅者悟道的境界和感受

药师法门的意义及修持仪轨

念佛一法,有事念与理念

自私最差劲了,要找机会奉献

不受戒,犯了错是否就不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