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禅林用语。指一知半解之佛法,盖因不及一尺之故。一般多用以批评闇证之禅者,此类人未能充分理解佛法,故禅林多以“...乃指阿弥陀佛。据无量寿经卷上载,阿弥陀佛于距今十劫之往昔,即已开悟成佛,是为十劫弥陀。又作十劫正觉、十劫成佛...(术语)Nirvāna,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旧译诸师,译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摄受徒众而不教授教诫等戒】 p1460 瑜伽四十卷十七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摄受徒众,怀嫌恨心,而不...(一)灵鹫,梵名 Grdhrakūta,巴利名 Gijjha-kūta,音译耆阇崛。位于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简称灵山,或称鹫...(人名)杭州灵芝寺元照,字湛然,初依东藏慧鉴律师专学毗尼。后从神悟禅师讲天台之教观。复从广慈之才法佛受菩萨戒...为梵网经所说之大乘菩萨戒;系相对于“十重戒”而立之四十八种轻戒。略称四十八轻。为道俗七众所共同受持。轻戒,指...(术语)佛灭后小乘之分派,譬之折金杖也。...【精进等觉支】 p1274 集异门论十六卷十页云:云何精进等觉支?答:诸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灭思惟灭...密教金刚萨埵之内证法。金刚萨埵离世间杂染之欲乐,而乐于贪染色、香等之实相,故称大乐大贪染。即理趣经所说十七清...(术语)天台所立之三谛三观也。就所观之理,谓为三谛,就能观之智,谓为三观。观一念之心无相为空,观此心具一切法...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印光大师校印本)...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略论》的上士道菩提心修法中,讲到两种方法:七因果和自他相换。七因果即知母、 念恩、报...人体最容易生病的器官是什么?不是心脏,也不是肝肾,而是肠道。正是由于现代人对肠道问题的忽视,仅仅在中国,就有...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净土见解,是叫做一心四种净土。所有的国土,从这个角度来讲,无外乎四个层面。 比如说,诸佛...
生佛不二,平等共有者,唯此现前离念灵知耳。诸佛以随悟净因缘,悟之又悟,净之又净,悟净之极,故其灵知横遍竖穷,...
人生有一个很重要的追求,就是我们必须要从苦难中解脱出来,从烦恼中解脱出来。那如何才能解决苦恼呢?比如,有一个...以世间法来说,吃饭穿衣要钱,有病看病要钱,出外乘车要钱,上学读书要钱,结婚生子要钱,孝养父母要钱,买房子要钱...
生活中,人们的烦恼大致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的欲望,另一方面是外在的名与利。有的人为此奔波了一生,却苦...
道场不在别的地方,就在此时,就在此地,就在此心。在每一刻回到你内在的觉照。 我们一直在寻找,想从这个世界上,...
阇梨
【翻译名义集】
【阇梨】或阿只利。寄归传云:梵语阿遮梨耶。唐言轨范,今称阇梨,讹略。菩提资粮论云:阿遮梨夜,隋言正行。南山钞云:能纠正弟子行故。四分律明五种阿阇梨:一出家阿阇梨,所依得出家者;二受戒阿阇梨,受戒作羯磨者;三教授阿阇梨,教授威仪者;四受经阿阇梨,所从受经若说义,乃至四句偈;五依止阿阇梨,乃至依住一宿者。和尚及依止,多已十夏者为之,上四师皆多已五夏者为之。
上篇:和尚 | 下篇:头陀 |
(一)真如之理体远离一切迷情所见之相,杜绝“有、空”之相对,故称真空。如大乘起信论所说之空真如、唯识所说之二空...
四寸佛法
十劫弥陀
涅槃
摄受徒众而不教授教诫等戒
灵鹫山
元照
四十八轻戒
瑜金
精进等觉支
大乐大贪染
空假中
【大藏经】【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菩提心修法的七因果和自他相换
人体最容易生病的器官

一心四种净土

四种修道的方便门

苦乐是假象,价值才是真相
财富宝要

人生要淡泊名利,才能活得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