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譬喻)波之湿性,谓之水。水之波动谓之波。此二者,二而不二,不二而二也,以譬物之不一不异。...【钵底婆】 此云辩才。辩,说也,展转无滞故。辩,别也,分明诀了故。辅行明辩有四种:谓义、法、词、乐说也。...(术语)丰足利人也。法华经譬喻品曰:饶益诸子等与大车。...(术语)阿毗昙者,梵语,译言无比法等。即发智六足等小乘之诸论也。以之为宗通入涅槃谓之门。当于小乘二十部中之萨...灵,谓灵验。灵祠有二意:(二)又作仁祠。为佛寺之异名。(二)谓祭拜土地神等之祠。 p6938...又作律藏。为三藏之一,八藏之一。指记载戒律之经典,以其包含蕴积戒律之文义,故称藏。(参阅“八藏”315、“三藏...(一)梵语 ?ama。意译寂静。据四分律卷十二载,柳、舍摩、罗婆醯他等树皆属枝种。然舍摩究竟为何种植物则不详,或系...二罪之一。为“遮罪”之对称。指自性之罪过。又作自性罪、性重、实罪。谓不论处于何种环境,若犯杀生、偷盗、邪淫、...梵语 runa。意译为犍、剧。五种不男之一。以刀去男根者。翻译名义集卷二(大五四·一○八三上):“留拏,此云犍,...清代禅僧。生卒年不详。鹤阳人,俗姓段。自幼出家,从德周上人参究宗乘。其后,得野竹老人印可,即至石钟弘法,忍辱...比丘尼的具足戒。本来只有三百四十八戒,以大数而称为五百。...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
民国二十七年秋,香港工商报载过一件奇闻,就是香港大富翁何老太太张莲觉生西的事实。 那时大约是旧历六月十九日,...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贪欲瞋恚。愚痴忿恨。悭嫉憍慢。恶见睡眠。放逸疑等。皆悉炽盛。恼乱身心。常不安乐。有能至...
有一种人,虽然他有一点智慧,但不是真正的智慧。或者他从书本上了解了一些东西,或者有一点禅定的功夫,或者从邪师...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三衣。即: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此三衣总称为支伐罗。由...
在我的老家,有一个非常可怜的老人,她无儿无女,老伴也去世了,独自住在侄儿子家大房子背后的一个茅草屋里,村里人...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心何以能转业?心与道合,...
昔时世尊听闻维摩诘长者卧病在床,便教敕文殊师利菩萨前去探望、慰问。诸菩萨、佛陀弟子及天人等,悉知此二大士相见...
在中国的禅宗有好多例子,像丹霞烧佛。丹霞祖师到五台山庙里去,冬天很冷下大雪,他把木头佛像拿来劈了烧了。庙里当...
比丘
【翻译名义集】
【比丘】大论云:比丘名乞士,清净活命故。复次,比名破,丘名烦恼,能破烦恼故。复次,比名怖,丘名能,能怖魔王及魔人民。净名疏云:或言有翻,或言无翻。言有翻者,翻云除馑。众生薄福,在因无法自资,得报多所馑乏。出家戒行,是良福田,能生物善,除因果之馑乏也。言无翻者,名含三义。智论云:一破恶、二怖魔、三乞士。一、破恶者,如初得戒,即言比丘。以三羯磨,发善律仪,破恶律仪,故言破恶。若通就行解,戒防形非,定除心乱,慧悟想虚,能破见思之恶,故名破恶。二、怖魔者,既能破恶,魔罗念言:此人非但出我界域,或有传灯,化我眷属,空我宫殿。故生惊怖。通而言之,三魔亦怖。三、名乞士者,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出家之人,内修清雅之德,必须远离四邪,净命自居,福利众生,破憍慢心,谦下自卑,告求资身,以成清雅之德,故名乞士。又云:此具三义:一杀贼,从破恶以得名;二不生,从怖魔而受称;三应供,因乞士以成德。涅槃说四种比丘:一者毕竟道(无学);二者示道(初二三果);三者受道(通内外凡);四者污道,犯四重者。善见论云:善来得戒,三衣及瓦钵,贯着左肩上。钵色如青郁钵罗华,袈裟鲜明如赤莲华,针线斧子漉囊备具。
上篇:室洒 | 下篇:比丘尼 |
【得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p0997 瑜伽七十七卷六页云:世尊!菩萨齐何名得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善男子!由五缘...
水波
钵底婆
饶益
阿毗昙门
灵祠
戒律藏
舍摩
性罪
留拏
松波
五百戒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香港大富翁何老太太生西事例

烦恼炽盛时专心念地藏菩萨圣号

莫被邪见和狂慧所误
出家人的三衣

农妇麻三的惨淡人生

心能与佛合,则娑婆转为极乐

香积法味供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