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阿毗昙者,梵语,译言无比法等。即发智六足等小乘之诸论也。以之为宗通入涅槃谓之门。当于小乘二十部中之萨婆多部。智度论十八于佛法明蜫勒门阿毗昙门空门之三门,其中曰:“阿毗昙门,或佛自诸法义,或佛自说诸法名,诸弟子种种集述解其义。”又智度论二曰:“阿毗昙三种:一者阿毗昙身及义,略说三十二万言。二者六分,略说三十二万言。三者蜫勒,略说三十二万言。蜫勒广比诸事,以类相从,非阿毗昙。”可知以发智六足诸论为宗,分别法相,使起正慧,为阿毗昙门之大旨。僧伽提婆等来支那,依之建立毗昙宗,东晋以后流行一时。后天台及嘉祥取智度论十五:“诸法非有常非无常是愚痴论”之文意,于此等三门外,别加非有非空之一门,是为藏教四门,阿毗昙门配于有门,见法华玄义八,三论玄义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何等自性离欲?谓于苦受及顺苦受处法生厌背性。...(术语)华严宗之语。如来果地之分际,为法性之妙理,非有言说之限也。...顺著众生的机缘而以种种的方法去摄受和教化。...(术语)定名七种之一。即禅定之异名也。梵语曰奢摩他Samatha,又名三摩地Samādhi,静息动心也。又心定止于一处也...(经名)法华经品名。在第八卷,说药王菩萨及四天王十罗刹女等各拥护持经者之神咒。...(术语)恃己而凌他也。十六惑之一。有七慢九慢之别。唯识论六曰:慢恃己于他高举为性,(中略)此慢差别有七九种。...句者住处之义,佛的住处叫做一切智句。...复次若诸菩萨性是利根,云何复令修练根耶?谓令依利软根引发利中根,复依利中根引发利利根故。前已说一切菩萨性是利...全一卷。收于牧田谛亮著「六朝古逸观世音应验记の研究”。乃校订傅亮(374~426)之光世音应验记七则、张演(五世纪...【五法速证通慧】 p0281 瑜伽十四卷十六页云:又修断者,成就五法,随其所欲,于诸善品,方便修行;亦能速证究竟通...(书名)解释上之本颂者。世亲先造本颂,后造释论。释论之中固牒举本颂也。唐玄奘译,三十卷。...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 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 与佛教相应 ...佛陀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五个部分,第一个是色蕴,就是我们的外境,一切的物质世界;第二个是受想行识,它是一个精神层...人类的智慧从何而来?「反思」、「反省」是重要的源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未经自省的生命不值得存在。」...问: 祖师曾说受戒容易守戒难,尤其是末法时代要守清净的戒实在不容易,要守清净的大戒(比丘、比丘尼)更不容易。...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共性,但人们对于福的认识和态度,却有着高下之分天渊之别。现代商品社会以鼓动人们的消费需求来推...佛经上说诸经灭尽后,有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住世,如果有人发心念一句,即得往生。大家会不会觉得很容易?我们念了都不...【原文】 人初未尝死。而死之名,乃自此身体上得之。何则?以神之来而托于此,其形由是而长,故谓之生。以神之去而...一、共修念佛 当我们要来寺院念佛的那一天,应该从早上就开始作好身心的准备。这一天最好能不吃荤腥,至少也只吃肉...修慧一事,极为重大;满世间人只说聪明、不说智慧者,何以故?当知慧从心修,聪从境得;从心了心则慧明,从境研境则...
阿毗昙门
【佛学大辞典】
上篇:立世阿毗昙论 | 下篇:阿毗达磨 |
指凡夫以有漏心修行而招感之净土。唯识家说那是变化土之一种,即众生以有漏之业因招感有漏心所变现之土。亦即佛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