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术语)Viśeṣa,胜论六句义第五句义之梵名。旧云别相谛,新云同异句义。百论疏上之中曰:五毗尸沙谛,此云别相谛...(一)指教法发展之正、像、末三时,即正法、像法、末法等三个时期。(参阅“正像末”2002) (二)指“有、空、中”三...【识蕴差别五种】 p1436 瑜伽五十四卷一页云:复次云何识蕴差别?此亦五种应知。一、由安住故。二、由杂染故。三、...(名数)断常之二边。【又】一、增益边,因缘所生之法,若分别推求,则本无自性,众生不之了固执之以为有,此名增益...【用因】 p0528 瑜伽五卷九页云:问:以谁为先,谁为建立,谁和合故;何法用耶?答:卽自种子为先;如此生为建立;...随顺因缘而有生灭变化,谓之随缘;永远不变而存续,谓之不变。真如有以上二面,即真如之理体虽恒不变易,而触缘则生...指密教金刚界之五智如来。族乃梵语 kula 之意译,部族之义,故称大日、阿閦、宝生、阿弥陀、不空成就等五部之五佛为...【沙门庄严具义】 p0681 瑜伽二十五卷二十三页云:若有成就如是诸法,爱乐正法,爱乐功德;不乐利养恭敬称誉,...(杂语)Māṁsa,又作莽娑。译曰肉。希麟音义五曰:莽娑梵语也,此云是未坏人肉也。梵语杂名曰:肉么娑。...(杂名)僧堂中大众坐禅之坐席,谓之被位。被者坐禅时敷座之物也。...【恚寻俱害】 p0939 大毗婆沙论四十四卷二页云:云何恚寻俱害?答:如有一类、起瞋缠故;断害他命。亦复被他断...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法界,是世界的别称;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称呼,法界是无限的称呼。因为眼所见的,有形的东西叫做法,意所缘的无形...
第一、信不学佛则永远在六道中轮回,不得解脱,此事任何宗教皆办不到。 第二、信学佛须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唯有...
这个世间还有求不得苦。由于我们有欲望,对外部世界有种种的追求,然而无论我们如何刻苦,如何奋斗,我们终有在某个...
有个朋友炒股,股龄也有几年了,在市场上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也算比较深厚了。他自己也经常在一些经济类的报纸杂志上面...
我们讲过我们生命有二种力量:一个是外境的力量,一个是心灵的力量。如果你经常是由外境来牵引你的,你可能没有美好...
对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平常就对任何事不挂碍,免得临命终时念头一起,就要继续轮回了。 修行是要在动中...过去,天人和阿修罗们常常为了争夺酒色而征战,这天,他们又准备要打仗了,天王释提桓因告诉天子们:如果我们得胜,...
释曰:上句标下句释,谓诸圣人,名正性定聚。造五无间者,名邪性定聚。 (《俱舍论》颂疏) 那么自余凡夫,其他凡夫...
实叉难陀
【翻译名义集】
【实叉难陀】唐言学喜。于阗国人。智度弘旷,利物为心。善大小乘,兼异学论。天后明扬佛日,敬重大乘,以华严旧经处会未备,远闻于阗有斯梵本,发使迎请。实叉与经同来,赴洛重译。
上篇:佛陀波利 | 下篇:义净 |
【七种真如作意】 p0062 显扬三卷八页云:论曰:真如作意相者:谓缘七种遍满真如作意。广说如经。一、流转真如...
毗尸沙
三时
识蕴差别五种
二边
用因
随缘不变
五族如来
沙门庄严具义
摩娑
被位
恚寻俱害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佛教的十法界观

信愿行往生极乐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舍却贪爱,戒除贪欲

由心灵来引导外境的,一定有美好的未来

少一个念头,则少一个业,多一个解脱
帝释桓因修忍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