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术语)谓以心传心之灌顶也。又名秘密灌顶。大日经五偈曰:第三以心授,悉离时方。大日疏十五释之曰:师弟子俱得瑜...(术语)真言之十住心中,前九住心名权乘,第十住心为实果。唯识,三论,华严,天台等为权乘之法,佛皆为因位之权佛...巴利名 Puggala-paatti(补特伽罗坋那坻)。系分类说明补特伽罗(人)之书。即主要论述蕴、处、界、根、谛、人我等...子题:毗尼藏 行事钞·持犯方轨篇:“律宗,其唯持犯持犯之相实深。” 资持记释云:“言其唯者,此有二释;谓依...梵语 vāyu-dhātu,巴利语同。四界之一。又称风大。界,含有性、能持、差别等义。风能持自性及所造色而不改,故称...【三种自性】 p0177 瑜伽七十三卷十二页云:云何名为三种自性?一、遍计所执自性。二、依他起自性。三、圆成实自性...(术语)凡俗浅近之智,又知俗谛之智。又有漏杂染之智。...指护持正法者所受之四种利益,又作四摄利益,略称四摄。即指佛摄受、天摄受、福摄受、智摄受。 (一)佛摄受,谓护持...据瑜伽师地论卷二十八载,能令戒、定、慧三学增胜者,称为三胜学。即:(一)增上戒学,谓具足受持大小乘戒,制服过非...舍离迷执而趣向真理之修行,称为顺修;反之,趣向迷执而远离真理者,称为逆修。又逆修一语,亦指生前预先为自己死后...(佛名)无量寿经所说十二光佛之第五佛。十二佛者,皆赞叹无量寿佛光明之德之名也。慧远疏曰:此光胜余,名焰王光。...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佛说疗痔病经...
参禅人,学成佛之大法,必立高上志,发宽大愿。幸我今日,得入学佛到场,已迟三十年,何不最初早来三十年?思之,已...今天与各位讨论的题目,是心灵的自由与解脱。我们生长在资源发展迅速的大都市,工作疲劳,生活紧张,身心都不自由;...我们众生都生活在种种幻相当中,分别、执著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破四相的根本首先要破我相。 我们现在...
今天我们来到了普陀山的西山景区。这边住的都是尼众的出家师父。今天我们来到的这个寺院叫做圆通禅林,俗称又叫望海...
过去,佛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每天清晨,给孤独长者都会来到只洹精舍,顶礼佛陀后,便用心地打扫精舍各个角落...
这一大科是佛陀回答阿难尊者的疑惑。阿难尊者的疑惑有两点:第一个就是在修学的处所当中,应该以什么来当作对治的处...三兄弟从乡下到城市谋生活,一个叫怨天,一个叫怨地,另一个叫无悔。 三兄弟结伴而行,一路上风餐露宿,幕天席地,...
六德贤妻 佛陀在《玉耶女经》上面有一段开示说,世间妻子有六种,要做一个好妻子,要做到这六个方面 一、母亲式的妻...
东林道颜禅师
【五灯会元】
江州东林卍庵道颜禅师,潼川人,族鲜于氏。久参圆悟,微有省发。洎悟还蜀,嘱依妙喜,仍以书致喜曰:「颜川彩绘已毕,但欠点眼耳。他日嗣其后,未可量也。」喜居云门及洋屿,师皆在焉。朝夕质疑,方大悟。住后,上堂:「一叶落,天下秋。一尘起,大地收。鸟窠吹布毛,便有人悟去。今时学者,为甚么却不识自己?」良久曰:「莫错怪人好!」上堂:「欲识诸佛心,但向众生心行中识取。欲识常住不凋性,但向万物迁变处会取。还识得么?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上堂:「诸人知处,良遂总知。良遂知处,诸人不知。作么生是良遂知处?」乃曰:「鸬鹚语鹤。」上堂:「仲冬严寒,三界无安。富者快乐,贫者饥寒。不识玄旨,错认定盘。何也?牛头安尾上,北斗面南看。」上堂:「一滴滴水,一滴滴冻。天寒人寒,风动幡动。云门扇子,[路-各+孛]跳上三十三天,筑著帝释鼻孔。东海鲤鱼,打一棒雨似盆倾,不出诸人十二时中寻常受用。」上堂云:「圆通门户,八字打开。若是从门入得,不堪共语。须是入得无门之门,方可坐登堂奥。所以道,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参学人,当依如是法。从上诸圣,幸有如此广大门风,不能继绍,甘自鄙弃。穿窬墙壁,好不丈夫!敢问大众,无门之门作么生入?」良久云:「非唯观世音,我亦从中证。」上堂:「元宵已过,化主出门。六群比丘,各从其类。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麒麟不为瑞,鸑鷟不为荣,麦秀两岐,禾登九穗,总不消得。但愿官中无事,林下栖禅,水牯牛饱卧斜阳,担板汉清贫长乐。粥足饭足,俯仰随时。筋笼不乱搀匙,老鼠不咬甑箄。山家活计,淡薄长情。不敬功德天,谁嫌黑暗女?有智主人,二俱不受。」良久曰:「君子爱财,取之以道。」上堂:「去年寒食后,今年寒食前。日日是好日,不是正中偏。」上堂:「客舍久留连,家乡夕照边。檐悬三月雨,水没两湖莲。镬漏烧灯盏,柴生满灶烟。已忘南北念,入望尽平川。」上堂:「旃檀林,无杂树,郁密深沉师子住。所以旃檀丛林,旃檀围绕。荆棘丛林,荆棘围绕。一人为主,两人为伴,成就万亿国土。士农工商,若夜叉,若罗刹,见行魔业,‘优哉游哉,聊以卒岁。’」僧问:「香严上树话,意旨如何?」师曰:「描不成,画不就。」曰:「李陵虽好手,争奈陷番何!」师曰:「甚么处去来?」问:「如何是佛?」师曰:「汝是元固。」僧近前曰:「喏,喏。」师曰:「裈无裆,裤无口。」问:「如何是佛?」师曰:「志公和尚。」曰:「学人问佛,何故答志公和尚?」师曰:「志公不是闲和尚。」曰:「如何是法?」师曰:「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曰:「是甚么章句?」师曰:「绝妙好辞。」曰:「如何是僧?」师曰:「钓鱼船上谢三郎。」曰:「何不直说?」师曰:「玄沙和尚。」曰:「三宝已蒙师指示,向上宗乘事若何?」师曰:「王乔诈仙得仙。」僧呵呵大笑,师乃叩齿。
上篇:教忠弥光禅师 | 下篇:西禅鼎需禅师 |
【无欲】 p1043 瑜伽八十五卷十页云:于无欲界,所有欲贪,皆远离故;名为无欲。...
以心灌顶
权乘实果
人施设论
律宗所诠唯持犯
风界
三种自性
俗智
四种摄受
三胜学
顺修逆修
焰王光佛
【大藏经】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佛说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不发急三字,能办成佛之大事
文珠法师《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用无我来破除四相

普陀山的和尚讲普陀山的事儿--慈眼视众生

扫地的功德

以六根当所观境
走错的路也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