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杂语)法华经信解品曰:我等今者真是声闻,以佛道声令一切闻。小乘之弟子等,亦领悟大乘之佛道,今以佛道之教,传...(术语)华严天台等一乘家所判,以法相三论之三乘教为权教,以自宗之一乘教为实教。又就天台所立之四教而判之,则以...乃指凡夫之具有教化他人能力者。不指佛菩萨等圣者。 p257...子题:海有八奇特法 行事钞·标宗显德篇:“夫律海冲深,津通万象。虽包含无外,而不宿死尸。腾岳波云,而潮不过限...指头皮。禅苑清规卷一赴粥饭(卍续一一一·四四一下):“不得抓头,令风屑堕盂鐼中。” p3994...【三种冥身】 p0177 大毗婆沙论十四卷九页云:如契经说:有三种冥身。谓于三世疑惑犹豫。问:冥身自性,应是无明;...(术语)凡俗之尘垢。斥一切世间之人事而言,往生要集上本曰:头戴霜发,心染俗尘,一生虽尽,希望不尽。续高僧传(...指变易生死之身的四项异称。变易,因移果易、前变后易之意。唯识宗以圣者改易分段之身(指具有色形区别及寿期定限的...指三种业报,即依受报时间之别,将果报分为三种:(一)现报,现世所作之善恶业,现身即受善恶报。(二)生报,此生所作...随顺、违逆之并称。又作逆顺。即因缘化益等事皆各有其随顺、违逆二种分别。如以佛菩萨教化众生之方便,有顺化、逆化...(术语)光焰围绕其身,如在胎藏,谓之焰胎。大日经一曰:身处于焰胎。同疏五曰:光焰周遍苦身。如在胎藏。故云处焰...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普贤行愿品...问: 专修净土信愿持名的念佛人,需要了解中阴、四大分解的过程吗? 大安法师答: 了解一下也是可以的。四大分解是...何谓佛教?何谓人生?佛教对人生的看法如何?佛教与人生有何关系?佛教对人生有何影响?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 我学习佛法一年有余,一直以来虽然知道念佛的重要,但仍然喜欢读经,而不大喜欢念佛,该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对任何事业,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充满热情。同样做一件事情,如果你没有热情,一定是枯燥无味的。如果你有了热...省一法师,俗姓高,扬州江都县人,世代务农。 省一大师十二岁时,母亲去世,便萌发出家的念头,由于父亲不同意,未...
问: 弟子的婆婆九十三岁,公公八十九岁。弟子非常想回去照顾他们,但是我先生就是不让我回去。理由是他们家里生活...
无始时来慈我者,诸母若苦我何乐?你想一想,我们无始以来流转生死,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的母亲,这一点是可能的了...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当求所以了生死之法,则可悲者,转为可乐也。若不求了生死之法,徒生...
西禅鼎需禅师
【五灯会元】
福州西禅懒庵鼎需禅师,本郡林氏子。幼举进士有声。年二十五,因读遗教经,忽曰:「几为儒冠误。」欲去家,母难之。以亲迎在期,师乃绝之曰:「夭桃红杏,一时分付春风。翠竹黄花,此去永为道伴。」竟依保寿乐禅师为比丘。一锡湖湘,遍参名宿,法无异味。归里结庵,于羌峰绝顶,不下山者三年。佛心才禅师挽出,首众于大乘。尝问「学者即心即佛因缘」。时妙喜庵于洋屿,师之友弥光与师书云:「庵主手段,与诸方别。可来少款,如何?」师不答,光以计邀师饭,师往赴之。会妙喜为诸徒入室,师随喜焉。妙喜举:「僧问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作么生?」师下语,妙喜诟之曰:「你见解如此,敢妄为人师耶?」鸣鼓普说,讦其平生珍重得力处,排为邪解。师泪交颐,不敢仰视。默计曰:「我之所得,既为所排。西来不传之旨,岂止此耶?」遂归心弟子之列。一日,喜问曰:「内不放出,外不放入。正恁么时如何?」师拟开口,喜拈竹篦,劈脊连打三下。师于此大悟,厉声曰:「和尚已多了也。」喜又打一下,师礼拜。喜笑云:「今日方知吾不汝欺也。」遂印以偈云:「顶门竖亚摩醯眼,肘后斜悬夺命符。瞎却眼,卸却符,赵州东壁挂葫芦。」于是声名喧动丛林。住后,上堂曰:「句中意,意中句,须弥耸于巨川。句铲意,意铲句,烈士发乎狂矢。任待牙如剑树,口似血盆,徒逞词锋,虚张意气。所以净名杜口,早涉繁词。摩竭掩关,已扬家丑。自余瓦棺老汉、岩头大师,向羌峰顶上,拏风鼓浪,玩弄神变。脚跟下好与三十。且道过在甚么处?」良久云:「机关不是韩光作,莫把胸襟当等闲。」至节,上堂云:「二十五日已前,群阴消伏,泥龙闭户。二十五日已后,一阳来复,铁树开花。正当二十五日,尘中醉客,骑驴骑马,前街后街,递相庆贺。物外闲人,衲帔蒙头,围炉打坐。风萧萧,雨萧萧,冷湫湫。谁管你张先生,李道士,胡达磨。」上堂:「懒翁懒中懒,最懒懒说禅。亦不重自己,亦不重先贤。又谁管你地,又谁管你天。物外翛然无个事,日上三竿犹更眠。」上堂,举:「僧问赵州:‘如何是古人言?’州云:‘谛听谛听。’」师曰:「谛听即不无,切忌唤钟作瓮。」室中问僧:「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曰:「新罗国里。」师曰:「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渐/耳]!」曰:「今日亲见赵州。」师曰:「前头见,后头见?」僧乃作斫额势。师曰:「上座甚处人?」曰:「江西。」师曰:「因甚么却来这里纳败缺?」僧拟议,师便打。
上篇:东林道颜禅师 | 下篇:东禅思岳禅师 |
【无明界】 p1045 法蕴足论九卷二十二页云:云何无明界?谓三界无知,是名无明界。...
以佛道声
权教
人师
律海
风屑
三种冥身
俗尘
四种变易身
三报
顺逆
焰胎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念佛人需要了解中阴四大的分解过程吗
文珠法师《佛教与人生》
喜欢读经而不喜欢念佛怎么办

对人生充满信心,枯燥的工作都能变丰富多彩
省一法师证念佛三昧的过程

佛弟子的一言一行是佛法的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