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天衣义怀禅师,永嘉乐清陈氏子也。世以渔为业。母梦星殒于屋,乃孕。及产,尤多吉祥。儿时坐船尾,父得鱼付师贯之。师不忍,乃私投江中。父怒,笞之,师恬然如故。长游京师,依景德寺为童行。天圣中,试经得度。谒金銮善叶县省,皆蒙印可。遂由洛抵龙门,复至都下,欲继宗风。意有未决,忽遇言法华,拊师背曰:「云门临济去!」及至姑苏,礼明觉于翠峰。觉问:「汝名甚么?」曰:「义怀。」觉曰:「何不名怀义?」曰:「当时致得。」觉曰:「谁为汝立名?」曰:「受戒来十年矣。」觉曰:「汝行脚费却多少草鞋?」曰:「和尚莫瞒人好!」觉曰:「我也没量罪过,汝也没量罪过。你作么生?」师无语。觉打曰:「脱空谩语汉,出去!」入室次,觉曰:「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师拟议,觉又打出。如是者数四。寻为水头,因汲水折担,忽悟,作投机偈曰:「一二三四五六七,万仞峰头独足立。骊龙颔下夺明珠,一言勘破维摩诘。」觉闻拊几称善。后七坐道场,化行海内,嗣法者甚众。住后,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布发掩泥,横身卧地。」曰:「意旨如何?」师曰:「任是波旬也皱眉。」曰:「恁么则谢师指示。」师曰:「西天此土。」问:「学人上来,请师说法。」师曰:「林间鸟噪,水底鱼行。」上堂:「须弥顶上,不扣金钟。毕钵岩中,无人聚会。山僧倒骑佛殿,诸人反著草鞋,朝游檀特,暮到罗浮。拄杖针筒,自家收取。」上堂:「衲僧横说竖说,未知有顶门上眼。」时有僧问:「如何是顶门上眼?」师曰:「衣穿瘦骨露,屋破看星眠。」上堂,大众集定,乃曰:「上来道个不审,能销万两黄金。下去道个珍重,亦销得四天下供养。若作佛法话会,滴水难消。若作无事商量,眼中著屑。且作么生即是?」良久,曰:「还会么?珍重!」
上堂:「夫为宗师,须是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遇贱即贵,遇贵即贱。驱耕夫之牛,令他苗稼丰登。夺饥人之食,令他永绝饥渴。遇贱即贵,握土成金。遇贵即贱,变金成土。老僧亦不驱耕夫之牛,亦不夺饥人之食。何谓耕夫之牛,我复何用?饥人之食,我复何餐?我也不握土成金,也不变金作土。何也?金是金,土是土,玉是玉,石是石,僧是僧,俗是俗。古今天地,古今日月,古今山河,古今人伦,虽然如此,打破大散关,几个迷逢达磨?」上堂:「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若能如是,方解向异类中行。不用续凫截鹤,夷岳盈壑。放行也百丑千拙,收来也挛挛拳拳。用之,则敢与八大龙王斗富。不用,都来不直半分钱。参!」
上堂:「髑髅常干世界,鼻孔摩触家风。芭蕉闻雷开,葵花随日转。诸仁者,芭蕉闻雷开,还有耳么?葵花随日转,还有眼么?若也会得,西天即是此土。若也不会,七九六十三,收。」上堂:「灵源绝眹,普现色身。法离断常,有无堪示。所以道,尘尘不见佛,刹刹不闻经。要会灵山亲授记,昼见日,夜见星。」良久,曰:「若到诸方,不得错举。参!」上堂:「夜来寒霜凛冽,黄河冻结,陕府铁牛腰折。尽道女娲炼石补天,争柰西北一缺。如今欲与他补却,又恐大地人无出气处。且留这一窍,与大地人出气。参!」上堂:「虚明自照,不劳心力。上士见之,鬼神茶饭。中下得之,狂心顿息。更有一人,切忌道著。」上堂:「光透日月,明暗不收。智出圣凡,贤愚不历。所以道,不用低头,思量难得。」良久曰:「是甚么?」上堂:「青萝夤缘,直上寒松之顶。白云淡泞,出没太虚之中。何似南山起云,北山下雨。若也会得,甜瓜彻蒂甜。若也不会,苦瓠连根苦。」上堂:「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且道妙喜世界,不动如来,说甚么法?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只如威音王佛最初一会,度多少人?若是通方作者,试为道看。」良久曰:「行路难,行路难。万仞峰头君自看。」上堂:「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金色头陀,见处不真。鸡足山中,与他看守衣钵。三千大喻,八百小喻,大似泥里洗土块。四十九年,三百六十余会,摩竭提国犹较些子。德山临济,虽然丈夫,争似罽宾国王,一刀两段。如今若有个人鼻孔辽天,山僧性命何在?」良久曰:「太平本是将军致,不许将军见太平。」喝一喝,下座。
僧问:「天不能盖,地不能载,未审是甚么人?」师曰:「掘地深埋。」曰:「此人还受安排也无?」师曰:「土上更加泥。」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长江无六月。」曰:「见后如何?」师曰:「一年一度春。」室中问僧:「无手人能行拳,无舌人解言语。忽然无手人打无舌人,无舌人道个甚么?」又曰:「蜀魄连宵叫,鵽鳭终夜啼。圆通门大启,何事隔云泥?」晚年以疾居池阳杉山庵,门弟子智才住临平之佛日,迎归侍奉。才如苏城未还,师速其归。及踵门,师告之曰:「时至,吾行矣。」才曰:「师有何语示徒?」乃说偈曰:「红日照扶桑,寒云封华岳。三更过铁围,拶折骊龙角。」才问:「卵塔已成,如何是毕竟事?」师举拳示之,遂就寝,推枕而寂。塔全身寺东之原。崇宁中谥振宗禅师。
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指禅林中,亡僧遗物估唱终了时,决算收支之单据,用以告知大众。估唱,即将死者衣钵等物拍卖,以充丧葬等费用。其样...(杂语)犹言直下,当下。...【现起分别展转相望容作三缘】 p0958 成唯识论八巻五页云:现起分别、展转相望、容作三缘。无因缘故。谓有情类、自...“提衣”之对称。禅林住持入院时,披搭由开山所传之袈裟,称为提衣;若收回袈裟,即称敛衣。如净录卷上(大四八·一...(术语)又曰但理随缘。理者真如也。谓别教之真如随缘而为一切万法,曰别理随缘。与圆教之真如,性具诸法,而为一切...(术语)谓佛入无余涅槃也。小乘之菩萨,为伏惑行因。故成佛果之最后身,为实业所生,谓之齐业身。业坏报尽,谓之薪...据法集经卷三载,菩萨修行忍辱波罗蜜,有六种功德力,即:(一)能忍所骂,菩萨得“如响平等智力”,虽被人叱骂,而能...Di 佛教教义。意谓真理或实在。主要有四谛、二谛、三谛等不同说法。 四谛 1、苦谛。苦是受逼迫苦恼之意,主...(术语)天台山外之异义,以真性而立观境,不许以阴妄之念为所观。四明尊者十义书通破之,且于指要钞立两重之能所,...(书名)梵名Vijānamātrasiddhi-triṁśati-śastra-kārikā,常云三十唯识。一卷,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成唯...(术语)华严之贤首为明别教一乘,以分相门该摄门之二者,明三乘与一乘之差别曰分相门,明三乘是一乘曰该摄门,见五...维摩诘所说经...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
曾经有几位道友,她们都发愿说:今生当中,修行一定要证得道果。说起来容易,真能那么容易吗?但慢慢的我觉得实在也...
在阿弥陀佛的光明当中,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没有空间的间隔,打成一片了。极乐世界也就跟娑婆世界在当处了,所以没有...
佛陀在《阿弥陀经》里面明显提出来:我们怎么去观察极乐世界的六大安乐。当然极乐世界,它也不是为安乐而设计的,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做到客观地、公正地评价自己。能够平心静气地正视...
每个人都想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生活富有、子孙成才,为此我们想出很多很多的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这就好像头痛医头...
有了信心以后要发愿,净土的愿是二个:第一个厌离娑婆,第二个欣求极乐: 我们相信佛法以后,我们就相信有来生的观...
《大智度论》里谈到这么一位国王,是虔诚的优婆塞,也有修行。他问佛陀:我常常在处理政务、与他国的战事问题时心很...
我们念佛的时候,应放下一切,眼睛观佛、耳朵听佛号、鼻嗅佛之功德香、口念佛号、身体礼佛、意念敬佛,六根都收拢起...
天衣义怀禅师
【五灯会元】
上篇:天圣守道禅师 | 下篇:称心省倧禅师 |
禅宗公案名。又作常侍掷笔。此公案系指唐代僧沩山灵祐法嗣在俗弟子,任常侍官职之王敬初,与同门京兆府之米胡互相之...
单帐
当头
现起分别展转相望容作三缘
敛衣
别理随缘
薪尽火灭
忍辱六种功德力
谛(satya)
两重能所
唯识三十论颂
分相门
【大藏经】【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若能做到这三种法,现生证二果

「莲华化生」的具体情形

极乐世界解脱的功德
让反思成为成功的加速器

一个让家庭财富事业统统改变的方法

在娑婆打滚得越久,要出去就越困难

净土行人不可忽视的熏习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