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指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因六尘乃心之所缘,能染污心性,故称尘缘。圆觉经(大一七·九一三中):“妄认四大...就事相来说,法者诸法,界者分界,现象界的一切事物,各有其差别不同的相,而且不能混淆,名事法界;就理体来说,诸...(一)依照钵盂容量之大小,有上钵(巴 ukkattha-patta)、中钵(巴 majjhima-patta)、下钵(巴 omaka-patta)之别,...【随念分别】 p1367 俱舍论二卷六页云:若定若散意识相应诸念,名为随念分别。...【一向苦处】 p0007 世亲释二卷三页云:一向苦处者:谓一向受非爱业果处。于彼有时乐受生者,是等流果生。彼所...(一)(539~627)隋唐时代僧。吴郡海盐人,俗姓于(或谓姓干)。十二岁出家,随侍开善寺之慧熙。从杨都建初寺琼法师...【外道有二种杂染根本】 p0493 瑜伽十三卷二十二页云:又正法外、若诸沙门、若婆罗门、略有二种杂染根本。谓萨迦耶...(菩萨)又作普首。文殊师利,一译溥首,又译普首。溥为梵语也。大乘法门经曰:文殊师利者,晋言溥首童真。同经慧琳...【无恼害福】 p1061 瑜伽三十五卷十五页云:二者、初发菩提心已;卽能摄受无恼害福。由此菩萨,成就如是无恼害福,...(地名)本行集经四十五曰:迦罗毗迦,隋言赤黄色,大村名也。案迦罗毗迦为迦毗罗迦之误。...(菩萨)十波罗蜜菩萨之一。主静虑。胎藏界虚空藏院中央左第五位之尊也。密号曰正定金刚。...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印光大师校印本)...△ 念佛心不动是得一心,得一心即可见佛。得理一心生实报庄严土,得事一心生方便有余土;二六时中,心中常有阿弥陀...人生在世,有些事情应该非常在乎的,比如做人的尊严,做人的道德操守,人生的价值取向等等。然而,作为一个社会人,...
这是我人生中的真实经历。 一场大病之后,我一直想把我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为报佛恩,为和我一样还在困厄中挣扎着...莫言不打算参加这次的同学聚会了。 刚毕业那会,莫言是很热衷于参加同学聚会的,大学的、中学的,小学的,来者不拒...
问: 请问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缘、违缘? 答: 从空性的角度来讲,生活、修行中的外缘并无善恶、违顺、染...
我想,我们读《阿弥陀经》,有两句话是非常重要的,是核心的思想: 第一个,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净土三资粮信愿行中,愿的本质内涵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为什么要厌离娑婆?这里有几个概念要了解清楚。印祖用一...
大师在开悟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曾做过与修行悟道极有关系的梦。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梦本来不值一谈,但大师的梦却与...
大安能禅师
【五灯会元】
安州大安山崇教能禅师,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打动南山鼓,唱起北山歌。」问:「如何是三冬境?」师曰:「千山添翠色,万树锁银华。」
上篇:智门守钦禅师 | 下篇:荐福思禅师 |
(喻)伟大的佛法能滋润枯渴的众生,就好像雨水能滋润大地一样。...
尘缘
法界
下钵
随念分别
一向苦处
慧因
外道有二种杂染根本
溥首
无恼害福
迦罗毗迦
禅那波罗蜜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念佛
人生五个不在乎

愿所有苦难众生,永不再流浪生死
同学聚会聚的是什么

如何对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缘违缘

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大安法师:为什么发不出厌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