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尘,指微尘;劫,为极大之时限。尘点劫,为譬喻时间甚长久远之词。略称尘劫。法华经卷三化城喻品说三千尘点劫,谓大...华严经所说十种佛之一。佛证悟了一真法界的大智慧之后,其大光明遍照一切法界,故称法界佛。...(术语)形法华会座之画像也。颂曰:右释迦佛左多宝,八大菩萨四声闻,次八菩萨八供养,五大明王四天王,梵释二天五...(一)指外、内、法乐等三乐,乃依往生论注卷下所立。即:(一)外乐,为五识(眼、耳、鼻、舌、身)缘五境(色、声、香...【随非福识】 p1367 法蕴足论十卷八页云:云何造非福行已有随非福识?谓有一类,由贪、瞋、痴、缠、缚心故;造身语...【一性散动】 p0007 世亲释四卷十九页云:一性散动者:为对治此散动故;卽彼经言:色空非色。何以故?若依他起...位于浙江杭州西湖西南岸之赤山阜附近。后唐天成二年(927),吴越武肃王钱镠所创,时称慧因禅院。北宋晋水净源曾入...【外道处总有三种衰损】 p0493 瑜伽八十七卷六页云:又于如是诸外道处、当知总有三种衰损。一者、见及欲乐展转相违...(名数)比丘应成就十一法。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脱,五解脱见慧,已上五者即五根也。六根寂,六根之寂静也。七知...(人名)宋舒州白云山守端禅师为杨岐会之法嗣,五祖演之师也。见续传灯录十三。...(术语)有三种:一涅槃,译为灭。涅槃之体,无为寂灭。故名灭。大乘义章二曰:涅槃,无为恬泊,名灭。二尼弥留陀,...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有一次,佛陀在恒河中游北岸的末罗国游化,来到一个叫做「优楼频螺」的村落,住在附近的树林里。 当地的驴姓村长,...
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有一篇开示《与方圣胤居士书》, 能如是者,寿已尽,则决定往生西方,超凡入圣。寿未尽...佛法中常以忍辱来对治憎恨,因有憎恨才有忍辱之法,一切法都是对治法,火烧功德林,是意味著所修行的德行,不要因一...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处处宣说净土法门,处处劝勉大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从事相上来说,释迦牟尼佛希望我们阎...
用功办道这件事,不论是几个七,天天如是、时时如是、分分秒秒皆如是才行呐。 今天,我问了一个人:你在这里打了两...
《佛说无量寿经》讲到:末法时代的众生饮苦食毒,未尝宁息。看看当下的情况发现真实不虚。当今时代众生的怪病越来越...
依止空正见跟发心,他开始修行了。 第一个,安心如空之止观。整个通教最核心的思想就在这个地方安心如空。我们净土...历代禅师写诗者为数不少,往往禅境颇高,超凡入圣,成为不朽之作。 唐代有位梵天和尚,他写的白话诗,道尽世间众生...
荐福思禅师
【五灯会元】
颖州荐福院思禅师,僧问:「古殿无佛时如何?」师曰:「梵音何来?」曰:「不假修证,如何得成?」师曰:「修证即不成。」
上篇:大安能禅师 | 下篇:护国志朗禅师 |
(喻)佛陀的大法能警醒生死之漫漫长夜。...
尘点劫
法界佛
法华曼陀罗
三乐
随非福识
一性散动
慧因寺
外道处总有三种衰损
十一法
白云
灭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推荐】苦从哪里来?

能如是者,寿已尽则决定往生西方
如本法师: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

净土法门是一切法门归根结顶之法

用功办道这件事,应分分秒秒皆如是才行

末法时代众生饮苦食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