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因六尘乃心之所缘,能染污心性,故称尘缘。圆觉经(大一七·九一三中):“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参阅“六尘”1298) p576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比丘受具足戒时的三师七证。...(堂塔)禅宗挂亡尊宿真影之小亭也。真亭之制,四柱四宇,其形如亭,四傍皆张薄纱,透彻玲珑,前檐扁真亭两字。影前...【知】 p0817 瑜伽八十三卷十二页云:知者:谓知言说为先慧。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十六页云:知者:谓远离等...【广义】 p1323 瑜伽八十一卷十一页云:广义者:谓宣说诸法异类相应。又云:说了义经故。...凡八卷。清代厉鹗撰。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云林寺即杭州西湖灵隐山之灵隐寺,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赐名云...又名说度部,或说转部,小乘十八部之一,是佛灭后四百年间,由说一切有部中分出来的一个流派。在三藏之中,唯以经为...(术语)顿教二种之一。禅源诸诠三曰:佛初成道,为宿世缘熟上根之流一时顿说性相理事,众生万惑,菩萨万行,贤圣地...【六种诤根本处】 p0306 瑜伽十四卷十九页云:又有六种诤根本处。一、展转相违,作不如意。二、覆藏诸恶。三、于等...亦名:覆他粗罪有难开覆 资持记释云:“僧祇初简对露。若下,次明难开。护根谓意根也。”(事钞记卷二四·五○·一...指日天子、月天子、明星天子三者。法华经卷一序品即有名月天子、普香天子、宝光天子、四大天王之记载。法华经文句卷...(经名)一卷,吴支谦译。王舍城中长者子须摩提死。父母痛苦不已,佛说一切法无常开喻之。...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
近有人新发明听钟念佛之法,至为奇妙。今略述其方法如下,修净业者,幸试用之;并希以是广为传播焉。 凡座钟挂钟行...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家长、老师常常因为孩子进步缓慢而着急,由此或者粗暴地给孩子戴上脑子笨、...
三祖大师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所谓至道,一是至极之道,就是修行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一是到达道的道路。不管是道...
即所说彼土之导师,以四十八愿接信愿念佛众生,生极乐世界,永阶不退者也。 我们前面介绍阿弥陀的意义,这地方是说...
佛陀在罗阅城的时候,有五百位大比丘跟随用功学习。有一天,世尊从灵鹫山下来,在路上遇到了鹿头梵志。佛陀和梵志一...
一、出生书香,聪颖博学 中国净土宗初祖庐山东林寺开山祖师远公大师,东晋时代人,俗姓贾,出生于雁门楼烦世代书香...本节的九想观,如能修持观想成熟,可体悟人死后无比凄惨,因而断绝爱欲,更能不被世间一切假相所执迷: 第一:新死...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观世音菩萨是西方三圣,辅佐阿弥陀佛普渡十方众生离苦得乐,为何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不能往生...
尘缘
【佛光大辞典】
上篇:尘说 | 下篇:尘点劫 |
《净土圣贤录》,九卷,清彭希涑撰。彭希涑是彭际清(1740~1796)之侄。际清乃素服儒风、兼修净行的学者,他自己常想...
十师
真亭
知
广义
增修云林寺志
经量部
化仪顿
六种诤根本处
覆藏比丘罪有难开覆
三光天子
须摩提长者经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弘一大师劝人听钟念佛文
三十六计教出好儿女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极乐世界的这个特色,是诸天做不到的

鹿头梵志的得度因缘

慧远大师画传
戒淫九想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