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又作色众。指密教举行灌顶或大法会时,持华、持幡、持金刚等诸职之僧众。以其原著有色袈裟,故又称色众;后因担任诸...又作弥陀定印。能使行者消除散乱心而入于三昧之印。结此印时,先舒左手五指,安于脐轮之前,次舒右手五指,安于左掌...【念为增上】 p0803 瑜伽八十二卷十二页云:问:念为增上者;义何谓耶?答:此增语显示于少下劣,不生喜足。又...(术语)思量事物曰意。唯识论五曰:薄伽梵,处处经中说心、意、识。三种别义,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是三...梵语 asura。音译阿修罗、阿须伦、阿苏罗、阿素罗、阿素洛。意译作不端正、非善戏、非天等。为六道之一,十界之一。...(公案)世尊一日升法座,文殊白槌曰: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见碧岩九十二则,从容录第一则。白槌者...【智果】 涅槃曰断果,菩提曰智果。以菩提为佛智,由因地修行而生之妙果也。...菩萨戒义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种戒,能摄一切大乘诸戒,故名三聚戒。 庄严论云:初律仪戒,以...(经名)一卷,宋法天译。佛在兜率天说二咒,闻者不生魔界,速证菩提。...【生苦】 p0474 瑜伽六十一卷十四页云:云何生苦?当知此苦,由五种相。谓众苦所随故,麁重所随故,众苦所依故,烦...(术语)四谛之二。苦者业烦恼之结果生死之苦患,即一切生死之果报也。其集成生死苦果之业烦恼谓之集,即生死之原因...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
净土法门中,有一种大精进,大勇猛,大行持,非一般人能够用功的昼夜经行念佛方法,叫般舟三昧。什么是般舟三昧呢?...
云何现业? 什么是我们生死的业力呢? 癸二、答释 ◎脱离根尘 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1、虚心: 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但古圣贤则不然。今举数例:孔子日:五十以学易,...我们学佛法为什么不得成就呢?由昔业障由于被过去生所造的业因障碍住了。业障的问题,讲起来很多,可另作专题讨论,...
我们有时候宣传佛法,也会尽己所能去跟周围的人去讲佛法。但是你有没有考虑到一个立场的不同?很多人还是在我见的立......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忍是一种度化众生的法门,具有深刻而重要的意义。《罗云忍辱经》云:忍之为明,愈于日月。龙象之...
原文: 佛法真利益,唯恭敬至诚者,能得其全。其余则随其诚之大小,而各有大小益耳。若只铺张虚华,以图悦人耳目,...
万寿慧素禅师
【五灯会元】
建宁府万寿慧素禅师,上堂,僧问:「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未审这个还坏也无?大随曰:‘坏’,修山主曰‘不坏’。未审孰是孰非?」师曰:「一坏一不坏,笑杀观自在。师子蓦咬人,狂狗尽逐块。」复曰:「会么?」曰:「不会。」师曰:「漆桶不快。」便下座。一日,有僧来作礼,师问:「甚处来?」曰:「和尚合知某来处。」师曰:「湖南担屎汉,江西刈禾客。」曰:「和尚真人天眼目。某在大沩充园头,东林作藏主。」师打三棒,喝出。绍兴三十三年六月朔,沐浴趺坐,书偈曰:「昨夜风雷忽尔,露柱生出两指。天明笑倒灯笼,拄杖依前扶起。拂子[路-各+孛]跳过流沙,夺转胡僧一只履。」于是俨然而逝。
上篇:鸿福德升禅师 | 下篇:香山道渊禅师 |
指外道之中,外形同于出家人者。经典中常载有此例,如异部宗轮论载,佛陀入灭满二百年时,有一出家外道舍邪归正。又...
职众
除散乱心印
念为增上
意
修罗
世尊升坐
智果
三聚净戒
诸佛心印陀罗尼经
生苦
苦集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妙莲老和尚传奇

旋转六根的功能而归于六根的根性
【推荐】弘一大师:改过十训
学佛为什么不得成就呢

为何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吵架
人际关系的图解

【推荐】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