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增上戒学】 p1314 如三胜学中说。 二解 无性释一卷五页云:一、增上戒学。谓依止戒,正勤修学。是故说名增上戒学...(术语)谓根本无明。是为真如自体之迷惑,故名同体之惑,如波与水同体。法华玄义五曰:无明是同体之惑,如水内乳,...位于山西介休县城西南绵山下。原称空王灵溪寺。后因唐太宗欲登绵山礼佛,至此而回銮,故僖宗赐名回銮寺。五代时遭兵...指努力修行。与“勤行精进”同义。又指在佛前礼拜读经。日本指一般朝夕之课诵行持;此时之仪式作法称为勤式,勤式每...福德资粮和智德资粮。福德资粮是布施持戒等之善根功德,亦即六度中之前五度;智德资粮是由修习正观所得的妙智,亦即...【如来灭后为有无等】 p0581 瑜伽八十一卷十五页云:又如有问:如来灭后,为有无等?此于世俗、及胜义谛、所有...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各具三世,合为九世。即过去之过去、过去之未来、过去之现在、未来之过去、未来之未来、未来之...【三学中有三种邪行】 p0216 瑜伽一百卷九页云:复次于三学中,当知略有三种邪行。谓有一类补特伽罗,先求涅槃而乐...亦名:抖擞 行事钞·头陀行仪篇:“善见云,头陀者,汉言抖擞。谓抖擞烦恼,离诸滞着。圣善住意天子经云,头陀者,...凡一卷。隋代智顗撰。又作五方便门,尾题作五方便念佛观门。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内容系阐说念佛五门及其入方便之...(术语)有禅定而无智心者。观音玄义上曰:若定而无慧者,此定名痴定,譬如盲儿骑辖马,必堕坑落堑而无疑也。...(龙藏本)...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
普劝修持第四篇:观苦、空、无常,修净土。就是要常常观照我们这一世的生命苦哇!八苦交煎。因缘所生法:空、无常。...
因缘的聚合与离散,我们要接受无常变化的自然法则。 这种因缘的组合很正常,比如离散啊、欢聚啊;生啊、死啊一切存...
作为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娑婆世界的果报体投生到极乐世界的时候,其实我们的生命是产生了重大的变化。什么变化呢...说到人的死亡,其实人天天随时在死,不只一年一月的衰老,而是每个时辰,每一刻、每一秒都在衰老。庄子讲得更彻底,...今值旧历新年,请观厦门全市之中,新气象充满,门户贴新春联,人多著新衣,口言恭贺新喜、新年大吉等。我等素信佛法...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一念妄动。而有无明。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起心动念。多造恶业。能为障碍。即障蔽自己佛性。业障...
有一个妇人,年轻时就欢喜打牌,几乎到了一天不打牌,日子就不能过的痴狂地步。一个家庭主妇不在家里相夫教子、管理...
圣人、佛、菩萨跟我们凡夫的差别,就在一念之间。为什么要注重我们的念?我们是失念,失掉念头。念佛、念佛,就是一...
姜山方禅师
【五灯会元】
越州姜山方禅师,僧问:「如何是不动尊?」师曰:「单著布衫穿市过。」曰:「学人未晓。」师曰:「骑驴踏破洞庭波。」曰:「透过三级浪,专听一声雷,」师曰:「伸手不见掌。」曰:「还许学人进向也无?」师曰:「踏地告虚空。」曰:「雷门之下,布鼓难鸣。」师曰:「八花毬子上,不用绣红旗。」曰:「三十年后,此话大行。」师便打。问:「莲花未出水时如何?」师曰:「穿针嫌眼小。」曰:「出水后如何?」师曰:「尽日展愁眉。」问:「如何是一尘入正受?」师曰:「蛇衔老鼠尾。」曰:「如何是诸尘三昧起?」师曰:「鳖咬钓鱼竿。」曰:「恁么则东西不辨,南北不分去也。」师曰:「堂前一碗夜明灯,帘外数茎青瘦竹。」问:「诸佛未出世时如何?」师曰:「不识酒望子。」曰:「出世后如何?」师曰:「钓鱼船上赠三椎。」问:「如何是佛?」师曰:「留髭表丈夫。」问:「奔流度刃,疾焰过风,未审姜山门下还许借借也无?」师曰:「天寒日短夜更长。」曰:「锦帐绣鸳鸯,行人难得见。」师曰:「髑髅里面气冲天。」僧召和尚,师曰:「鸡头凤尾。」曰:「诺方泥里洗﹝诺,据义应作「诸」字﹞,姜山画将来。」师曰:「姜山今日为客,且望阇黎善传。虽然如是,不得放过。」便打。上堂:「穿云不渡水,渡水不穿云。乾坤把定不把定。虚空放行不放行。横三竖四,乍离乍合,将长补短,即不问汝诸人,饭是米做一句,要且难道。」良久曰:「私事不得官酬。」上堂:「不是道得道不得,诸方尽把为奇特。寒山烧火满头灰,笑骂丰干这老贼。」
上篇:泐潭晓月禅师 | 下篇:白鹿显端禅师 |
yujiashidilun 佛教论书。简称《瑜伽论》。瑜伽师地,意即瑜伽师修行所历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称《十七地论》...
增上戒学
同体之惑
回銮寺
勤行
二种资粮
如来灭后为有无等
九世
三学中有三种邪行
头陀
五方便念佛门
痴定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解深密经

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埋少年魂

世间的聚合与离散,皆应坦然面对

在临命终之前,把所有的业力变成可携带式
临终前身体四大的变化
弘一大师《改过实验谈》
圆瑛法师:念佛能消业障

给人感动也是一种布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