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各具三世,合为九世。即过去之过去、过去之未来、过去之现在、未来之过去、未来之未来、未来之现在、现在之过去、现在之未来、现在之现在等。华严之教义以此九世相即相入,总为一念,总别合之而为十世。[华严五教章卷四] p12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moha, mūdha。又作痴。愚痴之意。为心所(心之作用)之名。谓愚昧无知,不明事理之精神作用。俱舍宗视为大烦...【未曾有法】 p0489 瑜伽八十一卷十二页云:未曾有法者:谓诸如来、若诸声闻,若在家者,说希奇法。如诸经中,因希...1、化佛、功德佛、智慧佛、如如佛。其中化佛即化身,功德佛与智慧佛即报身,如如佛即法身。 2、自性身、他受用...(?~606)隋代僧。沧州(河北)人,俗姓石。年二十七出家。以禅道融通内外,巧于讲导,从众甚广。续高僧传卷十七...(术语)真实不妄之证据也。如云明证。又真实之证悟也。无量寿经曰:幸佛信明,是吾真证。教行信证信卷序曰:沈自心...随染本觉二相之一。为“智净相”之对称。指还于清净本觉业用之相。即依智净相(始觉究竟与本觉一致)而无量功德之相...(菩萨)Maitreya,旧讹略而云弥勒,译曰慈。当来嗣释迦出世成佛之菩萨名。又作梅怛丽药、梅怛梨、梅呾啰曳尼、梅呾...(术语)谈议之林,谓僧徒之学场也。犹言学林。续高僧传十三曰:释志念频弘二论,三十余年,学观霞开谈林雾结。宋书...指公布一寺职事及常住人员名单。一般于每年十月十五日举行。事先客堂与维那将全寺人员及其戒腊久近开具清单,送与住...“常光”之对称。二光之一。指佛为化益众生,应其机感而现起之光明,随机感而隐显不定。又作神通光、放光。阿弥陀经...三论宗为阐说中道而假立之四种中道名称。所谓中,即不偏不倚之意。据三论玄义卷下载,四中即:(一)对偏中,即针对大...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你尝试地思维一下,早上醒来的那一刹那,当我们一念灵知灵觉,你能下意识地想想,我是谁?怎么会在这儿?我以谁的角...当今社会里,做人做事非常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否则就会变得浮躁、庸俗,甚至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在一些地方一些人...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如真实摄心,则内无妄念,专注于一句佛号中,必能消除业障...
在浙江平湖有一位叫演良的居士,他是一个食品公司的工人,平常身体就不大好,生病时更是心烦意燥。皈依三宝后,虽然...苦与乐,往往不是来自于物质条件的富不富足,也不一定是因为身体的健康或不健康,例如有些人虽然很贫穷,或是身体不...
如何善巧方便地去修?如何迅速地用最小的力气去积累最大的福报?也是要有智慧,要知道抉择。 (一) 由福田门故力大...关于如何树立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我觉得包括个人与集体的问题,下面我讲三点。 一、佛教徒个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佛说一大藏经,无非讲因果二字。详细分析起来,就无穷无尽。营事比丘,宁自啖身肉,终不杂用三宝之物作衣钵饮食。我...
九世
【佛光大辞典】
上篇:九方便十波罗蜜菩萨 | 下篇:九句因 |
【增上生】 p1312 此菩萨所有。瑜伽四十八卷二十五页云:云何菩萨增上生?谓诸菩萨,始从第一极欢喜住,乃至第十最...
痴
未曾有法
四身
玄景
真证
不思议业相
梅呾利耶
谈林
贴单
现起光
四中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推荐】观照般若,你能观照得到吗
做人做事需要有敬畏之心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梦中仙人指路 临终正念往生
圣严法师:调整观念让苦变为乐

如何用最小的力气去积累最大的福报
惟贤长老《如何树立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