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杂语)Aśaya,译曰心性。大日经疏十曰:阿奢也,心性也。谓彼先世所习行,诸根性欲。...天台宗以一切经题不出人、法、譬三者,此中,又由单、复、具足之不同而生分别,即单三、复三、具足一,总为七种。(...【数建立】 p1334 此为有寻有伺等三地中界施设建立之初相。此略有三界。谓欲界,色界,无色界。如瑜伽四卷一页释。...(术语)五种法身之一。谓如来之法身,融通三际,包括大千,一性圆明,远离诸染也。非言彼身外之虚空即法身也。...【不相离相应】 p0333 杂集论五卷十六页云:不相离相应者:谓一切有方分色,与极微处,互不相离。由诸色等、极微所...为佛阁道场之通称。或称金地、琉璃地。佛阁,即指佛寺、佛刹、梵刹、梵阁或伽蓝。又印度舍卫国给孤独长者曾以黄金布...指事、法、人之三种庄严。即:(一)事庄严,指色、声、香、味等事物。(二)法庄严,指种种胜妙之法音。(三)人庄严,指...【加行根本后起建立差别】 p0526 俱舍论十六卷六页云:于此义中,如何建立加行根本后起位耶?且不善中,最初杀业,...(譬喻)解脱之贵如宝冠。增一阿含经十四曰:天王来至此,及诸魔眷属。复以方便降,令着解脱冠。...(杂语)禅林之语。再受食于钵盂也。俗作再进非。见象器笺十六。...(名数)菩萨以圆融中道之妙观,通入常住之实际理地,故立此立此十门。一、慈悲普,菩萨于一念中,遍观十界之善恶苦...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印光大师校印本)...
现在我用最简单的语言给大家讲一下往生的保证。我们希求的就是临终生到极乐世界,怎么来达到往生呢?需要信愿行三种...
沈中旭。字启白,江苏吴县人,年少时个性豪放不拘小节,热心拯救他人的危难。 后来以医术而闻名于世,并且更加喜好...
人们常说,聪明人就是能够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而愚蠢的人往往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面对生活,也许对于一些人来说是...
我们都是父母生而养大的,但是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正因为有很多问题,就成了很多人不愿意孝...一、修福 (一)福的意义与类别 何谓福?福是指人间富贵寿考,子孙繁盛,身体健康而言。韩非子云:全寿富贵之谓福。...
论佛法之渊源,总不外于现前一念之心。心也者,万法之总持,圣凡之枢纽也,收之不见毫尘,放之圆赅空有,三千性相,...
观机逗教,真实不虚。净土一法是何种根机的众生得以信受?从反面来回答,不属于净土所摄之机的,有四种人。 第一种...接着再谈到助念存心的问题。我们应该要存感恩的心,就是感恩临命终的人他亲自以生死的痛苦来帮助我提起正念。是他为...
云居契瑰禅师
【五灯会元】
南康云居契瑰禅师,僧问:「路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子盛将归。未审师还受也无?」师曰:「你甚么处得来?」曰:「恁么则不虚施也。」师曰:「却且提取去。」问:「如何是佛?」师曰:「赞叹不及。」曰:「莫只这个便是么?」师曰:「不令人赞叹。」
上篇:长寿法齐禅师 | 下篇:灵隐文胜禅师 |
【集类忍】 谓观欲界集谛之后,复观上二界集谛,生无漏法忍,是欲界集法忍之流类,是名集类忍。...
阿奢也
七种立题
数建立
虚空法身
不相离相应
银地
三庄严
加行根本后起建立差别
解脱冠
再请
十普门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做到了这三点,我们就能往生极乐世界

善巧导净土,妙验西方路

该放下的放下,该舍弃的舍弃

不容父母何以容天下
文珠法师《修福修慧修净土》

十界圣凡不离现前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