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指佛于因地时为鹦鹉之孝行。据杂宝藏经卷一载,昔雪山中有一鹦鹉,其父母双盲,不能外出觅食。彼时,有一仁慈田农,...(杂名)龙门伊阙造像,约一万二千尊,高者过八丈。就山石凿成佛殿,千佛围绕,可谓钜观。自魏及唐,造像有字可拓者...原产于印度,今世界各地均有栽培。其种子扁平,颗粒甚小,有白色、黑色、茶色三种,从其色别,遂有白胡麻、黑胡麻、...行事钞·诸杂要行篇:“智论,菩萨昼三夜三,常行三事。一者清旦,偏袒右肩,合掌礼十方诸佛,言我某甲,三世三业罪...(譬喻)具坚实之性而无异变者,譬之画石。涅槃经三曰:如来常身,犹如画石。同十五曰:譬如画石,其文常在。画水速...据庄严经论举出之菩萨五种相,即,(一)怜愍相,谓菩萨以慈悲菩提之心愍念一切众生,广行方便,饶益摄受。(二)爱语相...梵名 Smrtijānakīrti。十一世纪顷之印度学僧。于阿里王(藏 Mvah-ris)耶薛欧尔(藏 Ye-?es-hod)时,应尼泊尔翻...【成立唯识教理】 p0666 成唯识论七卷十三页云:由何教理、唯识义成?岂不已说。虽说;未了。非破他义,己义便...觉醒了悟之意。即体得真理、开发真智。据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载,觉悟乃是空无生无二,离自性之相。又六十华严经卷...(杂名)称名之谱有七五三之别。天台山不断念佛发愿表白曰:高和七五三之唱。...梵语 sāsrava-jāna。为“无漏智”之对称。指烦恼未断尽的世间智慧。又作俗智、世间智、世智、世俗智。此智慧虽观...毗尼日用切要...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往生论...
一声磬响,烦恼顿息。我与弥陀,是二是一? 也许有些人和我们一墙之隔,却不知道推开门进来又是一番天地。 念佛之前...
虑宜远,思宜近。我们在做计划的时候,要有一个远大的计划、远大的目标,但是我们在思、在考虑的时候,要切合实际,...第一个,菩萨看到这个「有情」,他对于财富地位有重大的业障。这个重大业障有二个解释:第一个他本身福报不够,承当...
省庵大师悲心切切,劝勉我们去去莫愁途路远。去去,就是赶紧去啊,赶紧离开这个地方,赶紧前往自己的故乡啊!但是一...蕅益大师解释经文,他习惯性用对比的方式,我们看第一段: 我们先讲我们住在娑婆世界的身心状态。 从表面上来看,我...
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食肉之人不应施肉。何以故?我见不食肉者,有大功德。 佛赞迦叶:善哉,善哉!汝今乃能...
怎样积阴德?人生要得幸福善报,就一定要积德行善;善一定要积很多,才能发生大作用。而且所积的善最好是别人所不知...
这个五戒的问题,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增长罪业,第二个破坏善根。增长罪业,它的问题来自于这种业力的辗转增盛。因为...
凤凰山强禅师
【五灯会元】
泉州凤凰山强禅师,僧问:「灯传鼓峤,道化温陵,不跨石门,请师通信。」师曰:「若不是今日,拦胸撞出。」曰:「恁么则今日亲闻师子吼,他时终作凤凰儿。」师曰:「又向这里涂污人!」问:「白浪滔天境,何人住太虚?」师曰:「静夜思尧鼓,回头闻舜琴。」
上篇:龙山智嵩禅师 | 下篇:龙山文义禅师 |
【五法能摄诸瑜伽地】 p0286 显扬二十卷十八页云:论曰:若略说瑜伽道,当知多闻所摄正法为境界,奢摩他毗钵舍那为...
鹦鹉孝养
龙门伊阙造像
胡麻
菩萨昼夜六时常行三事
画石
菩萨五种相
史穆尔弟及聂那克尔弟
成立唯识教理
觉悟
七五三
有漏智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推荐】不管念佛与否都希望你抓紧时间

学道之人,虑宜远,思宜近
净界法师:有五种因缘,菩萨不会赐给你财富和地位

去去莫愁途路远,不劳弹指见空王
净界法师:娑婆世界的苦与乐

大般涅槃经:不食肉者,有大功德

每日积阴德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