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即吟咏;或指可供吟咏之韵文体诗、歌。吟咏之时,拉长声音来吟唱,其曲调如鸟、兽、虫等之鸣声,细而长,闻之有悲凄...《阿毗达摩俱舍论》(略称《俱舍论》),是世亲早年还未信仰大乘佛教时的著作。世亲为公元第五世纪顷北印度犍陀罗人,...(术语)惑者所得之法也,身者能得之体也,令此所得之法,得于能得之身有一种之实法,名之为惑得,犹如以绳系物于身...法界次第云:苦以逼恼为义,一切有为心行,常为无常患累之所逼恼,故名为苦。苦有三种: 一、苦苦 二、坏...即禅宗第六祖慧能禅师。俗姓卢,初在蕲州(湖北)黄梅凭茂山五祖弘忍门下修道,称为卢行者,或卢居士。行者,谓带发...【三种同分】 p0180 大毗婆沙论十二卷八页云:同分有三种。谓加行同分,所缘同分,随顺同分。加行同分者:如有先诵...(流派)Prajaptivādināh,小乘部宗之名。说假部也。见四分律开宗记一本。...禅宗公案名。又作俱胝竖指、一指头禅。此公案述唐代俱胝和尚对参学者仅竖一指,别无余言。据景德传灯录卷十一载,俱...(杂名)谓人之顶上也。一身之精要,归于此处,故名百会。【又】释迦之异名。时处轨以五佛布于身之五处时,以释迦布...(界名)八寒地狱之第七。梵名钵特摩Padma,译曰红莲。为寒而皮肉分裂如红莲华也。瑜伽论四曰:红莲那落迦,与此差...谓一切法的种子,熏习成熟,由因位变易而成为果报。...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在别人的影子下活着,永远只能做别人的影子。如果总是跟在别人的身后人云亦云,你永远不会有自己的立场。要成就一番...
有人曾问释迦牟尼佛:梵行圣者,你们居住在树林简陋的茅屋里,每天仅仅吃一顿饭,为什么还这么快乐? 释迦牟尼说:...『诵持此神咒者,世间八万四千种病悉皆治之,无不差者』。诵这个神咒,世间八万四千种病,就是不管什么病,身体的病...
昔日,佛陀的弟子舍利弗出家不久,就漏尽烦恼,证得阿罗汉果,诸比丘们都感到不解与好奇,便请教世尊:舍利弗在过去...
我们看看蕅益大师有什么比较深入的开示:这当中有二段:第一段是总标,第二段是别释。 我们先看第一段: 这一段是先...
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了解因果吗?懂因果吗?很多居士肯定在心里面说我懂啊,我当然懂啊,学佛的人能不懂因果吗。其...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①,盗现前僧物...
子欲养而亲不在:有位画家为表孝思,既然父母没有留下遗照,就想亲手画出父母肖像,挂在墙上。谁知握笔几个月,竟然...
龙潭崇信禅师
【五灯会元】
澧州龙潭崇信禅师,渚宫人也。其家卖饼。师少而英异,初悟和尚为灵鉴潜请居天皇寺,人莫之测。师家于寺巷,常日以十饼馈之。天皇受之,每食毕,常留一饼曰:「吾惠汝以荫子孙。」师一日自念曰:「饼是我持去,何以返遗我邪?其别有旨乎?」遂造而问焉。皇曰:「是汝持来,复汝何咎?」师闻之,颇晓玄旨,因投出家。皇曰:「汝昔崇福善,今信吾言,可名崇信。」由是服勤左右。」一日问曰:「某自到来,不蒙指示心要?」皇曰:「自汝到来,吾未尝不指汝心要。」师曰:「何处指示?」皇曰:「汝擎茶来,吾为汝接。汝行食来,吾为汝受。汝和南时,吾便低首。何处不指示心要?」师低头良久。皇曰:「见则直下便见,拟思即差。」师当下开解。复问:「如何保任?」皇曰:「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师后诣澧阳龙潭栖止。僧问:「髻中珠谁人得?」师曰:「不赏玩者得。」曰:「安著何处?」师曰:「有处即道来。」有尼问:「如何得为僧去?」师曰:「作尼来多少时也?」曰:「还有为僧时也无?」师曰:「汝即今是甚么?」曰:「现是尼身,何得不识?」师曰:「谁识汝?」李翱刺史问:「如何是真如般若?」师曰:「我无真如般若。」李曰:「幸遇和尚。」师曰:「此犹是分外之言。」
上篇:天皇道悟禅师 | 下篇:德山宣鉴禅师 |
意即有(梵 bhava)。三有之一,二十五有之一。即一切生死之果报、一切之有漏法。例如十二缘起中之“有支”,可招致...
吟
阿毗达摩俱舍论
惑得
苦谛(二)
卢行者
三种同分
钵蜡若帝婆耶那
俱胝一指
百会
红莲地狱
变易而熟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永远不要用成见下结论

活在当下益处多多
印光大师讲述的三桩观音菩萨治病救人的真实故事

舍利弗尊者得聪明利智的因缘

阿弥陀佛的清净法身

我们真的了解因果,懂因果吗?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中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