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修法)文殊菩萨所说之忏悔法也。佛在耆阇崛山,新学菩萨蔽于狐疑,有如来齐光照耀菩萨,为之请问文殊。文殊为说忏...【荷恩意乐】 p1038 摄论二卷二十六页云:又诸菩萨,以其六种波罗蜜多,饶益有情;见彼于己有大恩德,不见自身于彼...戒本疏·三十舍堕法:“六缘成犯:一、比丘失夺三衣。二、非亲居士。三、为失夺故施,若非随受不犯。四、知为失夺故...(术语)法华文句九曰:近代翻译,法报不分,二三莫辨。自古经论许有三身,若言毗卢与舍那不别,则法身即是报身。是...凡三卷。高丽义天编。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本名“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内题为“东海有本见行录”。系辑录流传于朝...(术语)忏悔有事理之二种。观法之无性,而亡罪福之相,以破理障,为理忏。身口意所作,一一依于法度,对于尊像披陈...因明用语。因明四种极成之一。极成,至极成就之意,亦即因明对论中,立者(立论者)与敌者(问难者)双方皆共同认可...涅槃经说大海有八种的不思议,以之比喻涅槃,即:渐渐转深、深难得底、同一咸味、潮不过时、种种宝藏、大身众生居住...【三上座】 p0174 集异门论四卷四页云:三上座者:谓生年上座,世俗上座,法性上座。云何生年上座?答:诸有生年尊...【诸受差别】 p1346 瑜伽八十九卷一页云:由五种相,当知安立诸受差别。一、自性故,二、所依故,三、所缘故,四、...(术语)可得涅槃灭果之业事也。性灵集二曰:三谛之灭业。...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制置盐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撰 之奇尝苦《楞伽经...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舍利弗!佛有四种胜妙善法,能令众生得无量果、无量...
以前我们听到其他的经论教导我们:心净国土净,心净众生净。那个意义很深广的。你心若平了,外边都平了;你心里不平...一位出身贫寒的农家小姑娘,常常暗自羡慕那些生活富裕的同学,向往他们养尊处优的际遇。 一天清晨,她的母亲吩咐扫...从孩子的成长过程看,婴儿必须经过足够的触摸,才能够健康成长。因为触摸可以刺激他体内的化学成分,协助他的心理和...2005年6月16日至6月22日,惟贤长老应邀到北京进行为期一周的佛学讲座,6月18日下午,接受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的...
回光返照,就是观照自己,找自己的缺点,《楞伽经》云:妄想无始虚伪,不离自心。无始生死以来,我们一切善恶行动,...唐朝时,西域天竺国有位戒贤法师,德高望重,名震四天竺国。某一年身患恶病,痛苦极为惨烈,无法忍受,正想自杀以求...
问: 弟子念佛老是会出现念头不专一,心不清净,是很难理解到功夫成片。请法师能否开示一下,怎么样使我们念佛能达...
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及身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我们从前面知道,我们这个身...
禅月贯休禅师
【五灯会元】
禅月贯休禅师,有诗曰:「禅客相逢只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大随和尚举问曰:「如何是此心?」师无对。﹝归宗柔代云:「能有几人知?」﹞
上篇:僧肇法师 | 下篇:先净照禅师 |
梵语 paca cīvarāni,巴利语同。又称尼五衣。即僧伽梨(梵 savghātī,巴同)、郁多罗僧(梵 uttarāsavga,巴同...
文殊悔过
荷恩意乐
过分取衣戒犯缘
法报不分
义天目录
理忏
境界极成
大海八不思议
三上座
诸受差别
灭业
【大藏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佛说施灯功德经

你得有一分相应,才能够生到净土去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点燃心灵之灯
表扬能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能
惟贤长老:如何做人

如何让身口意能够清净
重报轻受

要达到清净心和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