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杂语)谓不能领会禅理。但袭取僧家敷浅之常语。资为谈助也。...谓广大无际涯之虚空界。于时间而言,尽未来际;于空间而言,尽虚空界。佛教以“尽虚空界”一语示无际涯之相,此语或...【无相心三摩地】 p1080 瑜伽十二卷九页云:云何无相心三摩地?谓卽于彼诸取蕴灭,思惟寂静;心住一缘。如经言:无...【厌离言教】 p1276 瑜伽八十九卷四页云:云何厌离言教?谓依三种令增少欲喜足言教,及依乐断乐修令离愦闹言教。...(传说)释尊,一夏九旬,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不远阎浮。时拘睒弥国优填王思慕之。以牛头栴檀造如来像高五尺,如来自...(1924~)广东三水人。出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华仁书院,曾任三轮、世佛、法相、明珠佛学班讲师、香港菩提学会佛学...【眼等五根各于四处增上】 p1001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二卷八页云:问:若增上义是根义者;问:谁于何增上?答:眼根...指儒家五常与佛教之五戒。我国文化自古特重孝道与伦常,佛教传入我国后,于孝道方面,乃特为强调父母恩重难报经、盂...(1614~?)明末临济宗僧。四川成都人,俗姓周。号秀野。八岁,礼九龙寺星天为师。崇祯六年(1633)二十岁,遍参诸...【道类智】 谓观欲界道谛之后,复观上二界道谛,真智明发,是欲界道法智之流类,是名道类智。...【思议】 p0851 无性释九卷十一页云:言思议者:谓依道理,审谛思惟,起分别智,寻思所摄,譬喩所显。...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晚课蒙山施食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当我们的舌根去接触这美好滋味的时候,那甜美的滋味其实是不真实的,它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身为一个不真实的滋味,...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界上最大的法则是自然法则,人的法则其实是最小的。所以,顺其自然...
这个精进有两个内涵:第一个,专一;第二个,相续。但我个人觉得相续更重要。我自己在佛学院做教务主任的时候,我很...
「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 这个是从佛法的角度,来看十法界的因果法则,就是...问: 我侄子今年十七岁,父母已离异,学习、生活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学习成绩还可以,但却内向寡言,不善交流,特...
一、敦伦尽份 敦是敬重,相应,符合的意思。伦是伦理道德。尽是恪守义务,尽职尽责的意思。份是指自己的位置、身份...姜子牙是商朝末年人,他的始祖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到了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衰落了,因此姜子牙年轻的...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无量寿经》...
仙天禅师
【五灯会元】
仙天禅师,新罗僧参,方展坐具,拟礼拜,师捉住云:「未发本国时道取一句?」僧无语。师便推出曰:「问伊一句,便道两句。」僧参,展坐具,师曰:「这里会得孤负平生去也。」曰:「不向这里会得,又作么生?」师曰:「不向这里会,更向那里会?」便打出。僧参,才展坐具,师曰:「不用通时暄,还我文彩未生时道理来!」曰:「某甲有口,哑却即闲,若死觅个腊月扇子作么?」师拈棒作打势。僧把住曰:「还我未拈棒时道理。」师曰:「随我者随之南北,不随我者死住东西。」曰:「随与不随且置,请师指出东西南北。」师便打。披云和尚来,才入方丈,师便问:「未见东越老人时,作么生为物?」云曰:「秖见云生碧嶂,焉知月落寒潭。」师曰:「秖与么也难得。」曰:「莫是未见时么?」师便喝。云展两手,师曰:「错怪人者有甚么限?」云掩耳而出。师曰:「死却这汉平生也!」洛瓶和尚参,师问:「甚处来?」瓶曰:「南溪。」师曰:「还将南溪消息来么?」曰:「消即消已,息即未息。」师曰:「最苦是未息。」瓶曰:「且道未息个甚么?」师曰:「一回见面,千载忘名。」瓶拂袖便出。师曰:「弄死蛇手有甚么限?」僧参,拟礼拜,师曰:「野狐儿见甚么了便礼拜?」曰:「老秃奴见甚么了便恁么问?」师曰:「苦哉!苦哉!仙天今日忘前失后。」曰:「要且得时,终不补失。」师曰:「争不如此?」曰:「谁甘!」师呵呵大笑曰:「远之远矣。」僧四顾便出。
上篇:本童禅师 | 下篇:福州普光禅师 |
密教为久病之人所作的修法之一。全称病者沐浴汤加持作法。若为久病之人沐浴,于沐浴之先,向桶中之水作护身法,其次...
口头禅
尽虚空界
无相心三摩地
厌离言教
优填王造佛像
高永霄
眼等五根各于四处增上
五常五戒
明林
道类智
思议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推荐】美好的饮食跑到嘴巴里为何变猛火
顺其自然才是生存之道

偏激式的修行没办法持久

三世因果,有时候我们看不出来
怎样教育孩子成为阳光孝顺的人

印光大师提出的做人16字纲领
大器晚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