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术语)三轮之一。佛所说之法,能摧破众生之烦恼,故谓之轮。又名正教轮。轮者摧破之义,又遍转不断之义。见金光明...【初静虑有五支】 p0683 瑜伽十一卷八页云:于初静虑,具足五支。一、寻,二、伺,三、喜,四、乐,五、心一境...(人名)Udayana,旧称优填,于阗。新称优陀延,邬陀衍那,嗢陀演那伐蹉。拘睒弥国王名。译曰出爱。西域记五曰:邬...全称十万亿佛土。指从此娑婆世界至西方极乐世界间,佛国土之数目。阿弥陀经(大一二·三四六下):“从是西方过十万...(术语)论差别之事相也。法华玄义六上曰:理论则同如,是故不异。事论则有机应,是故不一。...(术语)能作幻化事之秘咒也。大日经三曰:如幻术真言,能现种种园林人物。...(术语)天魔与佛陀。对举极善极恶而云魔佛。止观五曰:首楞严云: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梵网经上曰:能转魔...(故事)西域记五记提婆到中天竺钵罗耶伽国一伽蓝,与外道为循环论而服之。...何等为四?谓有一类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静虑具足住。是名第一天道。复有一类。寻伺寂静。内等净心...【七作意】 p0054 瑜伽三十三卷二页云:为离欲界欲勤修观行诸瑜伽师,由七作意,方能获得离欲界欲。何等名为七...又作苾刍律仪。即比丘之具足戒。四分律中作二百五十戒,即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舍堕、九十单提、四提舍...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
一位国王,为了抵御邻国侵扰,而训练一批精锐的良马,邻国自知不敌良马而退散。 国王便想:当初饲养良马,是为了退...
【原文】 复次,有三种得病因缘不同:一者、四大五藏增损得病,如前说。二者、鬼神所作得病。三者、业报得病。如是...
「是知念佛一法, 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 我们知道念佛的这...许多人都知道持颂楞严咒是很殊胜的,但往往一提起楞严咒就说:「楞严咒好长,好难念,更不好背。」因此持颂的人很少...
唐三藏法师 玄奘 集 明憨山沙门 德清 述 八识规矩者,初玄奘法师糅《成唯识论》就,窥基法师因见本论十卷,文广义幽...
1、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
见到在一起共事的人,埋怨对方不能和自己沟通。是别人不和自己沟通,还是自身存在问题?学佛要先学会认识自己、反省...物常是指与人相对的他物,也可以是指外境。人为物役的意思就是说,人被他物或外境所役使,做他们的奴隶。奴隶是什么...
本童禅师
【五灯会元】
本童禅师,因僧写师真呈,师曰:「此若是我,更呈阿谁?」曰:「岂可分外也。」师曰:「若不分外,汝却收取。」僧拟收,师打曰:「正是分外强为。」曰:「若恁么即须呈于师也。」师曰:「收取!收取!」
上篇:丹霞义安禅师 | 下篇:仙天禅师 |
梵语 vedanā-skandhāh,巴利语 vedanakkhandha。指苦、乐、舍等“受”及眼触等所生之诸种感受之积聚:亦即肉体之...
口轮
初静虑有五支
优填王
十万亿土
事论
幻术真言
魔佛
提婆为天
四天道
七作意
比丘律仪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心常耽五欲,迷荒不能觉

得病的因缘与疾病出现的相状

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人人都可以轻松背楞严咒

憨山大师:八识规矩通说

论发菩提心与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