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趣向】 p1326 瑜伽八十三卷十四页云:言趣向者:谓记神通,究竟往趣,无退还故。又建立世俗胜义二种法故。...(一)梵语 siddha。所成立之意。[俱舍论卷一] (二)因明用语。即于因明对论中提出而有待证明之主张命题,亦即因明三...(书名)十卷,护法等十菩萨各造论十卷,释世亲之三十颂。唐玄奘师合糅为十卷,即瑜伽一宗之精要也。...【三三摩地建立】 p0207 瑜伽四十五卷十八页云:问:何故唯立三三摩地,无过无增?答:法有二种。谓有,非有。有为...凡三卷。又称奇特经、一字奇特佛顶经。唐代不空(705~774)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内容叙述一字奇特佛顶明王之修...【赭时】 西域记云:唐言石国。...(异类)Gopāla,又作鸠波罗。夜叉名。译曰守地。孔雀王经下曰:瞿波罗,梁言守地,大夜叉名也。【又】长者之子名...(菩萨)华严五十三知识之一、楼阁城之船师也。疏钞六十七曰:婆施罗者,此言自在。谓于佛法海已善通达,于生死海能...(名数)一、矜羯罗Kiṁkara童子,二、制吒迦Ceṭaka童子。...谓鼻、舌、身等三根与所取之对境分量相等。若所取之境仅有极微之分量,则能取之根亦仅用相等之极微分量即可产生作用...(杂名)对于般若部等而言。即藏经之分类名,大方广华严经及其别出并支派之经也。...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慧远大师一生充满着很多感应的故事。比如我们有个出木池,慧远大师一来就感得山神给他托梦,告诉他:你不要离开庐山...【像末】 像法与末法。见正像末条。 【像法】 正像末三时之一,像者相似,在佛入灭后五百年为正法时代,其后一千...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有三个儿子,因为工作的缘故,经常不在家。于是,三个儿子就由母亲在家看管着。父亲几乎没...
以前也和大家一起学习过龙舒居士的净土文。再读一遍,它的感受又不同的,就觉得真正地能够认识了自己。你看有些人,...
已看惯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习惯了春夏秋冬的冷暖,世间万物的改变;却很难看淡人间的悲欢离合、情仇...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父亲姓蔡讳彦高,母亲洪氏。 母亲生平...1、不贪,不是无为,而是为而不为。 2、看得开,想得通,不贪着,不固执,可谓不贪。 3、不干活,得过且过,不名无...不少女性朋友们都喜欢吃水果,因为水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而且维生素C对美容又有帮助,因此越来越多人吃水果美容。...
朗州古堤和尚
【五灯会元】
朗州古堤和尚,寻常见僧来,但曰:「去!汝无佛性。」僧无对。或有对者,莫契其旨。仰山到参,师曰:「去!汝无佛性。」山叉手近前三步应喏。师笑曰:「子甚么处得此三昧来?」山曰:「我从耽源处得名,沩山处得地。」师曰:「莫是沩山的子么?」山曰:「世谛即不无,佛法即不敢。」山却问:「和尚从甚处得此三昧?」师曰:「我从章敬处得此三昧。」山叹曰:「不可思议,来者难为凑泊。」
上篇:金州操禅师 | 下篇:京兆公畿和尚 |
(1091~1162)宋代曹洞宗僧。和州(安徽和县)人,俗姓孙。自号大休,世称大休禅师。十六岁出家,十八岁受具足戒。...
趣向
所立
成唯识论
三三摩地建立
奇特佛顶经
赭时
瞿波罗
婆施罗
二童子
等量境
华严部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慧远大师感得山神运木建殿
佛学常见辞汇(十四画)

心开路就开 心死路就死

肉体不过是幻化的因缘,为什么要贪著

请把开心当成一种习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