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九种遍知】 p0092 瑜伽五十七卷二十二页云:问:九遍知,几根摄?答:此九遍知,断遍知摄故;非根所摄。何等为九...谓说教者之学解行证愈深,地位愈高,则所说之法亦愈有分量,愈受世人所尊重。故于佛教之典籍中,多署有作者之名,此...(人名)优填王也。西域记五曰:邬陀衍那王,唐言出爱,旧云优填王,讹也。...信善恶因果业报。 一、信善恶 信善恶二途,善应为恶不应为。 二、信因果 信因果之理,真实不虚。 三...华译三十三天,为欲界六天中之第二重天,其宫殿在须弥山顶,天主名释提桓因,居中央,他有三十二个天臣,分居忉利天...南朝刘宋明帝时散骑常侍。生卒年不详。因道士顾欢撰“夷夏论”一文,贬斥佛教为夷狄文化,镇之即作“与顾道士析夷夏...凡十卷。唐代澄观撰。又称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疏、贞元华严经疏、华严经行愿品疏。略称贞元疏、行愿品疏、华严经疏。收...【十二缘起】 p0114 俱舍论九卷九页云:如是蕴相,续说三生为位。颂曰:如是诸缘起,十二支三际,前后际各二。中八...(术语)香光庄严之略。【又】(菩萨)维摩诘经曰:有诸天子,皆号香严。楞严经曰:香严童子白佛言:见诸比丘,烧沈...(名数)一、在家戒,八戒也。二、出家戒,十戒具足戒也。三、道俗共戒,五戒也。见释氏要览上。...亦名:六人僧法自恣、五人已上自恣法 子题:白差自恣、自恣羯磨、差受自恣人羯磨、单白和僧自恣羯磨、二一德自恣不...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四众围绕。及天龙夜...(印光大师校印版本)...《优婆塞戒经》:若优婆塞(夷),受持戒已,受招提僧卧具、床座得失意罪 《集颂》: 三宝财物不与取,以力劫夺窣堵...
菩萨道里面,特别强调忍的力量超过持戒、精进、禅定一切力量。能忍之人就是大丈夫。 这个忍分为两种:一种是众生忍...现在有很多人带佛珠,说起来并不是真的信佛,而是看到不少演艺界的明星带,觉得这是一种时尚,所以自己就跟风。当然...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信根先向心田种,行足还加愿力坚。 路乏资粮终不到,马无缰御孰能前? 但将三事...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信佛,对佛学感兴趣,也愿意学佛。但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你学佛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每个人...
我们先解释普跟贤这两个字。因为名以召德,一个菩萨的名号往往是诠释他的功德。这个菩萨,他的内心有两个功德:第一...
修行既要有好的大环境作保证,如安定的社会和清净的道场,也要有好的小环境作保证,小环境就是我们自身。在修行的时...
在诸大德高僧传里头,有十种真正出家的好和尚、好出家人。哪十种呢?翻译经的译师,把梵文翻成中文。就像我们现在,...
兴平和尚
【五灯会元】
京兆兴平和尚,洞山来礼拜。师曰:「莫礼老朽。」山曰:「礼非老朽。」师曰:「非老朽者不受礼。」山曰:「他亦不止。」洞山却问:「如何是古佛心?」师曰:「即汝心是。」山曰:「虽然如此,犹是某甲疑处。」师曰:若恁么,即问取木人去。」山曰:「某甲有一句子,不借诸圣口。」师曰:「汝试道看。」山曰:「不是某甲。」山辞,师曰:「甚么处去?」山曰:「沿流无定止。」师曰:「法身沿流,报身沿流?」山曰:「总不作此解。」师乃拊掌。﹝保福云:「洞山自是一家。」乃别云:「觅得几人。」﹞
上篇:洞安和尚 | 下篇:逍遥和尚 |
(人名)Dhasmatrāta,阿罗汉名。译曰法救。有四人:一于佛灭后三百年出世,作无常品等邬南那颂。俱舍论一曰:大德...
九种遍知
因人重法
出爱王
信分(三)
忉利天
谢镇之
贞元新译华严经疏
十二缘起
香严
三戒
自恣六人僧法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佛说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菩萨十八重戒之盗三宝物

魔军的这十支队伍
心律法师:佛珠的意义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普贤菩萨有什么样的功德妙用呢

修行时要先「调五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