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指唐朝以降所译之经。玄奘大师尝斥责鸠摩罗什等古代译经家以“达意”为原则而信笔直译之译法,遂提倡忠于原本、逐字...比喻人的生命如风中之灯火。佛教谓诸行无常,瞬息幻灭;人之生命亦逃不出此无常之洪流,势必随波而逝。据释门归敬仪...【心杂染相】 p0351 瑜伽八十卷九页云:由三种相,应知心杂染相。一者、生故。二者、转故。三者、行故。于诸趣中,...【蔡】 指归云:那烂陀僧。吉祥月云:西域立表量影。影,梵云蔡。此云影,朝蔡倒西去,便以脚足前后步之,数足...(术语)弥陀如来立四十八愿而成极乐,以救一切众生。见无量寿经上。...【四证智】 p0424 瑜伽九十六卷二页云:云何名为依止四处?云何复名得四证智?谓四处者,一、三结永断苏息处,二、...(经名)佛说五恐怖世经,一卷,刘宋沮渠京声译。说末世不遵戒律有五种可恐之事。...(术语)食物为他人之手所触而恶秽者。凡戒律以他人手触之食物为不净而禁食之。见行事钞下,同资持记下二之二。...【九种智】 p0090 瑜伽八十六卷二页云:复次有九种智,能于诸行,遍知超越。谓诸行流转智,诸行还灭智,杂染因缘智...(术语)胎藏界曼陀罗十三大院中之第四院,在中台大日之左方(大日西面),即第一重之南方。列金刚部诸尊三十三。其...(术语)由人之定命十岁起,每百岁增一岁,达于八万四千岁之定命间。俱舍论光记十二曰:增者从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普贤行愿品...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问: 学佛人著魔了,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著魔一般都是躁妄心,用急迫的心希求神通,希求感应,希求瑞相,希求善...苏城是带着父母的厚望出过留学的。 苏城的父母一直为自己没能好好读书抱憾,就把这份期望都寄托在苏城身上。苏城很...
菩萨知道贫穷之人就心怀多怨,所以首先要行财布施,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布施给贫穷的人,如果大家要做菩萨,一定要有...
嫉妒心,是指对强于自己、超过自己的人心怀忌妒,是对他人所取得的地位、名誉、成绩、进步的不服气、不友好,有时甚...
四面佛并非佛教的佛 泰国是个佛教国家,从古至今泰国人所信仰崇拜的宗教大多是佛教,当今约95%的泰国人是佛教徒。但...佛教是一切人类的宗教,不论什么种族,什么阶级的人,都可以得到佛法的救度。但因人类的根性不一,佛陀为要适应各种...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向众多弟子开示法要。当时在座有位比丘心里想:希望如来对我有所...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弟子是阿罗汉,名叫作须曼。有一回佛剃了头发,就叫须曼将剃下来的发拿到印度西北部的罽宾国去...
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
【五灯会元】
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勒那梵语,鹤即华言,以常感群鹤恋慕故名耳。﹞月氏国人也。姓婆罗门,父千胜,母金光。以无子故,祷于七佛金幢。即梦须弥山顶一神童,持金环云:「我来也。」觉而有孕。年七岁,游行聚落,睹民间淫祀,乃入庙叱之曰:「汝妄兴祸福,幻惑于人,岁费牲牢,伤害斯甚。」言讫,庙癔忽然而坏。由是乡党谓之圣子。年二十二出家。三十遇摩拏罗尊者,付法眼藏。行化至中印度。彼国王名无畏海,崇信佛道。祖为说正法次,王忽见二人绯素服拜祖。王问曰:「此何人也?」祖曰:「此是日月天子,吾昔曾为说法,故来礼拜。」良久不见,唯闻异香。王曰:「日月国土,总有多少?」祖曰:「千释迦佛所化世界,各有百亿迷卢日月,我若广说,即不能尽。」王闻忻然。时祖演无上道,度有缘众,以上足龙子早夭,有兄师子,博通强记,事婆罗门。厥师既逝,弟复云亡,乃归依尊者而问曰:「我欲求道,当何用心?」祖曰:「汝欲求道,无所用心。」曰:「既无用心,谁作佛事?」祖曰:「汝若有用,即非功德。汝若无作,即是佛事。经云:‘我所作功德,而无我所故。’」师子闻是语已,即入佛慧。时祖忽指东北问曰:「是何气象?」师子曰:「我见气如白虹,贯乎天地。复有黑气五道,横亘其中。」祖曰:「其兆云何?」曰:「莫可知矣。」祖曰:「吾灭后五十年,北天竺国当有难起,婴在汝身。吾将灭矣,今以法眼付嘱于汝,善自护持。」乃说偈曰:「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可得,得时不说知。」师子比丘闻偈欣惬,然未晓将罹何难,祖乃密示之。言讫,现十八变,而归寂。阇维毕,分舍利,各欲兴塔。祖复现空中而说偈曰:「一法一切法,一切一法摄。吾身非有无,何分一切塔?」大众闻偈,遂不复分,就驮都场而建塔焉。即后汉献帝二十年己丑岁也。
上篇:二十二祖摩拏罗尊者 | 下篇:二十四祖师子尊者 |
(修法)向佛眼尊修祈祷之法也。如法二字,总名严仪之修法。...
新译
命如风中灯
心杂染相
蔡
弥陀本愿
四证智
五恐怖世经
恶触
九种智
金刚手院
一增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学佛人著魔了怎么办
孝顺父母不能等

菩萨布施,等念怨亲

扑灭心头燃烧的嫉妒火

泰国「四面佛」其实不是「佛」
修福与修慧

戒德具足,堪做世间之福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