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八十卷九页云:由三种相,应知心杂染相。一者、生故。二者、转故。三者、行故。于诸趣中,种种自体生故;名杂染生。即于此中,生者自然剎那有流转故;一切所缘,难伏转故;贪爱势力之所转故;名杂染转。若于彼行,若如是行,名杂染行。谓于一时,行于善中;或于一时,行不善中;或于一时,行境界中;或于一时,行造业中;或于一时,行烦恼中;又于烦恼行贪瞋等,无决定行。非即于此,行有贪已;复行无贪。行无贪已;复行有贪。如是等。又于随顺乐等法中,得为增上现行。又生自苦断坏众乐,不由执着故;但由颠倒故。由此引发自身众苦,无有厌足。或于善中而安置时,即便弃舍,思求瑕隙。为令不善现前行故;于其瑕隙及衰盛中,为诸爱恚之所损恼。又随放逸势力,一切所作诸善根本,皆令损坏。又极乐着色等境故;虽于极利益甘露界中,数数思择;而难可安立。于此义中,示现假合所设譬喻,其事应知。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548~?)唐初僧。瀛州(河北)人,俗姓乐。十六岁遇一沙门,听其讲述三世轮回之苦,雅会夙怀,萌出家之念,遂依...【二界】 p0021 瑜伽九十六卷十四页云:又卽由彼有学无学,与诸愚夫若共不共世出世法,成就义故;当知建立有余...【七事觉知阿毗达磨藏义】 p0065 大毗婆沙论二十三卷四页云:有余师说:应以七事觉知阿毗达磨藏义,谓因善巧、缘善...【布萨】 大论:秦言善宿。南山:此云净住,净身口意,如戒而住。六卷泥洹,翻云长养。长养二义:一、清净戒住...(植物)果名。赤而圆,有三约之横文,佛颈成此相谓之绀蒲成就。慧苑音义下曰:绀蒲,正云剑蒲。乃西域果名。其色红...古印度佛教僧人,印度佛教大乘中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平不详。传说他出身于南印度萨曼多婆罗门种姓。少年出家...一,即无二;真,即不妄。交彻融摄,故称法界。即是诸佛平等法身,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空非有,离名离相,无内无外...【跋折罗】 亦云斫迦罗,大论云越阇,新云缚左罗。西域记云:伐罗阇,此云金刚。起居注云:晋武帝十三年,炖煌...【一向净依止住食】 p0011 世亲释十卷三页云:三、一向净依止住食。谓段等四食,令声闻等清净依止而得住故。...一是平等不二,如是如常不变,所以一如就是真如的意思。...(经名)四卷。西晋竺法护译。佛,为阿耨达龙王说法。应其请。而入龙宫半月。...普贤菩萨行愿赞...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问: 弟子家中供奉的佛菩萨圣像比较多。有东林寺请来的阿弥陀佛像、一大一小两张西方圣众来迎图、西方极乐世界依正...一天,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来到阿耨泉水边,除了阿难以外,其他人都是具足六神通的大阿罗汉。这时,佛陀向舍利弗说:...
第一:我们为什么要修学药师法门 我曾给我的《药师经》讲座起了一个题目,叫幸福健康的佛法。《药师经》的核心,第...
蕅益大师开示我们,学道之人要真实具足刚骨。什么是刚骨?用蕅益大师的原话来讲就是,我们的道心不被情欲牵,不被熟...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活给别人看,也在盯着别人怎么活。不断地揣摩着别人的想法,照顾着别人的情绪。 于是乎,我们习...很多人对杀生的内涵不能正确理解,或是认为,牛马猪羊这些动物生来就是给人吃的,所以吃这些根本是天经地义,没有任...
有一位修行者与当时一位禅师修行的法门不同,他看到禅师得到社会大众的敬仰,甚至在说法时也完全以社会的形态来教育...
学佛,就是学得我们的心定,要发大心,立大愿,这必定要有定力,并非今天立愿,明天就到达,应该要有这份耐力,既然...
心杂染相
【法相辞典】
【心杂染相】 p0351
上篇:心为因法 | 下篇:心随转法 |
(界名)又作捺落,那落。捺落迦之略。...
慧休
二界
七事觉知阿毗达磨藏义
布萨
绀蒲
月称(Candrakirti 约7世纪中叶)
一真法界
跋折罗
一向净依止住食
一如
三昧弘道广显定意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家中佛堂的佛像应如何摆放
佛陀背痛的因缘

药师法门的意义及修持仪轨

这些深恩重爱会障碍我们成道

这辈子请为自己而活
不杀生的内涵

不服气的修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