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法)向佛眼尊修祈祷之法也。如法二字,总名严仪之修法。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真如法性具无量之性功德,故云海。起信论归敬颂曰: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观经玄义分归敬颂曰:归命尽十...梵语 ?rī。音译作室利、师利、尸利。又称为吉羊。关于吉祥之用语,散见于诸经典中,如吉祥果、吉祥草等。吉祥果,...(地名)普陀山志一曰:洞口峭壁危峻,石色青黝,高三四十丈,陡劈两崖如门,洞深广百余丈。礼佛求现者,拜不绝踵。...梵语 pai?unyāt prativirati。十善之一。谓不说能引起争斗是非等离间之语。(参阅“十善十恶”468) p972...(名数)一、心无差别,谓一念之心体,凡圣不二,具十界十如是之法,诸佛与众生之性无有差别也。二、佛无差别,谓十...阿罗汉果补特伽罗者,谓已永断有顶第九品烦恼安住彼究竟道。问若阿罗汉永断三界一切烦恼,何故但言永断一切五顺上分...乃天台宗之说。即指三道(惑、业、苦)、三识(庵摩罗识、阿梨耶识、阿陀那识)、三佛性(正因、了因、缘因)、三般...(杂语)众生本性,为真如法性,真如法性有不变随缘二义,其随缘故为众生。众生之本体即法身,故经曰:法身流转五道...(杂语)又作喻缮那,旧称由旬。...二门之一。为“智慧门”之对称。指六度中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五度。若入于福德门,则一切罪业皆能除,...因明用语。指因明论式中,与因(理由)具有同一意义之品类,即为与能立法之意义均等之品类。为同喻必备条件之一。因...佛说弥勒下生经...(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净土三资粮信愿行中,愿的本质内涵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为什么要厌离娑婆?这里有几个概念要了解清楚。印祖用一...
佛陀在舍卫城讲解佛法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四位弟子听完他的讲解,结伴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那时正是盛夏,暑热难当...念佛贵在调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大家要想知道能不能往生,只要观察自己的心就知道了。问一问自己的心...问: 想请问在金刚经讲录中有关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一句的解释,用钱财布施属色尘,法布施属色...问: 佛作为众生的信仰,到底是一种物质存在,还是一种理念? 大安法师答: 佛作为众生所信仰的对象,可以说是一种...问: 如何理解彻悟大师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一句此处的摄心? 大安法师答: 这句话已经把如何摄心告诉我们了...谁见诸法无来去, 唯一勤行利众生, 殊胜师及观自在, 恭敬三门恒顶礼。 利乐之源诸圆觉, 从修正法而出生, 彼亦依...有一次,佛陀回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树园中。 这天,佛陀的堂弟摩诃男居士来礼见佛陀,对佛陀说:...
如法佛眼
【佛学大辞典】
上篇:如法治 | 下篇:如法尊胜 |
(术语)弥陀四十八愿中之第二十愿也。系念净土,植诸德本,至心回向之,则誓遂其愿望,必往生净土也。故名此愿为植...
真如海
吉祥
观音洞
不两舌
三无差别
阿罗汉果补特伽罗
十种三法
众生本性
逾缮那
福德门
因同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安法师:为什么发不出厌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