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有离法】 p0542 品类足论六卷十三页云:有离法云何?谓一切有为。...(术语)突吉罗Duṣkṛta之异名。如法治罚之罪科也。资持记上一之五曰:如法治者突吉罗异名。...【福德资粮】 二种资粮之一。为福德庄严的异名。谓修持六度中的前五度,如布施、持戒等善行,以为证佛果之资粮。而...(图像)弥陀观音势至也。阿弥陀如来为中尊,观音菩萨为左胁侍。势至菩萨为右胁士。见观无量寿经。...【未曾习同行相应】 p0491 杂集论五卷十七页云:又有未曾习同行相应。谓出世间诸心心所,及初后时出世后所得诸心心...(术语)秘密深奥之法门也。宝积经六十一曰:吼说秘奥甚深法。显密二教论上曰:法佛谈话谓之密藏,言秘奥实说。...即描绘真实之相貌,尤指人物相貌,乃今所谓肖像画。法苑珠林卷三十三述意部第一(大五三·五三七中):“昔优填初刻...【色边际有二种】 p0572 瑜伽五十三卷十七页云:边际者:谓色边际,略有二种。一、堕下界。谓欲缠色。二、堕中...(术语)谓身上不净之津液也,如脓血屎尿等,恶者憎厌之义,露者津液也。心地观经曰:自见己身,三十六物恶露不净。...【优填】 西域记云:讹也。正名邬陀衍那王,唐言出受。...梵语 prahāna-sajvara。谓与九无间道共生之静虑律仪(定共戒)及无漏律仪(道共戒)。即指与有漏之未至定中之九无...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
我们先看第一个,总标五乘的要义,先作一个总标。 我们把它分成三道,先讲安乐道,人乘跟天乘。 一、人乘谓以三皈、...
我看到许多人每天都背着两个大包袱一个是珍宝包袱,一个是垃圾包袱。 所谓珍宝的包袱,就是我对,我好,我了不起,...
大家出入佛门,要懂得什么叫修行。修行,就是要清净收摄我们的三业。 很多人走路的时候很散漫,心不在焉,不知道在...
野狐狸黑夜遁入厨房,饱餐一顿后便睡着了。睡到天亮不能逃窜,于是野狐狸假装死亡,等待人将自己抛弃。不一会儿,果...
现在的肉更可怕的是加了很多的激素、化学的东西,它的毒素很多。比如现在动物肉里面有一种瘦肉精,这都是毒药啊!你...唐朝有个赫赫有名的大将郭子仪,安禄山叛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击败史思明,唐肃宗即位时,又配合回纥兵收复了...第六意识在受用外境时,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果报以及产生很多善恶的想像。 我们这一念心,可能会随顺妄想...
为了修行自律和传教度人,佛陀根据当时的环境和修行的需要,制定了许多相应的戒律和生活制度。佛教僧团在饮食方面,...
二十二祖摩拏罗尊者
【五灯会元】
二十二祖摩拏罗尊者,那提国常自在王之子也。年三十,遇婆修祖师出家传法至西印度。彼国王名得度,即瞿昙种族,归依佛乘,勤行精进。一日,于行道处,现一小塔,欲取供养,众莫能举。王即大会梵行、禅观、咒术等三众,欲问所疑。时祖亦赴此会,是三众皆莫能辨。祖即为王广说塔之所因,﹝塔,阿育王造者,此不繁录。﹞今之出现,王福力之所致也。王闻是说,乃曰:「至圣难逢,世乐非久。」即传位太子,投祖出家,七日而证四果。祖深加慰诲曰:「汝居此国,善自度人。今异域有大法器,吾当往化。」得度曰:「师应迹十方,动念当至,宁劳往邪?」祖曰:「然。」于是焚香,遥语月氏国鹤勒那比丘曰:「汝在彼国,教导鹤众,道果将证,宜自知之。」时鹤勒那为彼国王宝印说修多罗偈,忽睹异香成穗,王曰:「是何祥也?」曰:「此是西印土传佛心印祖师摩拏罗将至,先降信香耳。」曰:「此师神力何如?」曰:「此师远承佛记,当于此土广宣玄化。」时王与鹤勒那俱遥作礼。祖知已,即辞得度比丘,往月氏国,受王与鹤勒那供养。后鹤勒那问祖曰:「我止林间,已经九白。﹝印度以一年为一白。﹞有弟子龙子者,幼而聪慧,我于三世推穷,莫知其本。」祖曰:「此子于第五劫中,生妙喜国婆罗门家,曾以旃檀施于佛宇,作槌撞钟,受报聪敏,为众钦仰。」又问:「我有何缘而感鹤众?」祖曰:「汝第四劫中,尝为比丘,当赴会龙宫。汝诸弟子咸欲随从,汝观五百众中,无有一人堪任妙供。时诸弟子曰:‘师常说法,于食等者,于法亦等。今既不然,何圣之有!’汝即令赴会。自汝舍生、趣生、转化诸国,其五百弟子以福微德薄,生于羽族。今感汝之惠,故为鹤众相随。」鹤勒那问曰:「以何方便,令彼解脱?」祖曰:「我有无上法宝,汝当听受,化未来际。」而说偈曰:「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时鹤众闻偈,飞鸣而去。祖跏趺,寂然奄化。鹤勒那与宝印王起塔。当后汉桓帝十九年乙巳岁也。
上篇: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 | 下篇: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 |
【悲】 p1172 瑜伽二十六卷二十三页云:若于有苦亲怨中三品有情,平等欲拔其苦;当知是悲。 二解 瑜伽四十四卷十页...
有离法
如法治
福德资粮
弥陀三尊
未曾习同行相应
秘奥
写真
色边际有二种
恶露
优填
断律仪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大藏经】肇论

五乘法门的修行目标及相互关系

人生的两个大包袱

把注意力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面

野狐狸之喻

吃这些东西不得病才怪
何为傲慢
净界法师:唯识学对于妄想的两种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