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谓身上不净之津液也,如脓血屎尿等,恶者憎厌之义,露者津液也。心地观经曰:“自见己身,三十六物恶露不净。”本起经曰:“恶露自出,坐卧其上。”无量寿经下曰:“生老病死痛苦,恶露不净,无可乐者。”无量寿经钞六曰:“医心方云:恶露者血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杂语)敲钟作响,以召集僧,或报时也。...【忧毕义】 此云止观平等。涅槃云:忧毕义者,名曰平等,亦名不诤。又名不观,亦名不行,是名为舍。止观云:若...梵名 Sijha-nādika-sūtra。全一卷。佛陀扇多(梵 Buddha?ānta)于元魏正光六年(525)译出。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娑婆世界所在之一浮幢佛刹,此佛刹之名。如: 一、无边妙花光香水海。 二、一切香摩尼王庄严莲花。 三...退法阿罗汉者,谓钝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若思惟若不思惟,皆可退失现法乐住。思惟者欲害自身,不思惟者不欲害自身...【寻思粗重】 p1178 杂集论十卷十三页云:寻思麁重者:谓能障碍欣乐出家,欲寻思等性。...五种阿阇梨之一。又作依止师。比丘新剃度后,依止其他先辈比丘,而受其监督学法,此师即称依止阿阇梨。据释氏要览卷...(术语)一心观梵释诸天之净身名为净眼三昧。大日经疏曰:于梵释诸尊解脱身一心不乱,名彼天净眼三昧。...【令爱乐】 p0530 瑜伽八十四卷三页云:令爱乐者:化处中者故。...【九种因发强力业】 p0096 杂集论七卷十九页云:复次由九种因,发强力业。谓田故,事故,自体故,所依故,作意故,...行事钞·说戒正仪篇:“若有犯重罪不预闻戒,纵在寺内,别众则无;若经忏悔,来否随意。僧残已下,依教忏讫得闻。”...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弘化社32分本)...
少年顷刻老还衰,须信无常日夜催。 九十六家邪智慧,百千万劫受轮回, 不存宝界华池想,争得刀山剑树摧。 但自净心...
有一位牧师的女儿,她天生就是一位脑性痲痹患者,全身不能正常的活动,且无法言语。但她却靠着无比的毅力与信仰的扶...
第二十 系念必得往生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修行最佳的环境 那些溺在父母身边的,终长不成人,而那些离开父母的宠溺,在外奔波的人,反却能炼成大人气魄。就像...问: 佛法所说的空,具体应该怎样理解呢? 大安法师答: 一切诸法无论是心法,还是色法,它都是缘起的。用现在的话...
有人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的确,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有这样那样的忧愁,有看得见看...你们来山上打佛七,过七天的出家生活,已经吃素的当然好;没有吃素的,在这边吃七天素,口干净了,肚子也干净了,但...
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遇到惹我们生气的人,就想一想他们过去世也...
恶露
【佛学大辞典】
上篇:恶龙 | 下篇:恶触 |
(杂语)Rājan,又作曷罗惹。译曰王。梵语杂名曰:王梵名,罗(引)惹。又曰:大王梵名摩贺罗(引)惹。守护国界经...
打钟
忧毕义
如来师子吼经
娑婆世界位置
退法阿罗汉
寻思粗重
依止阿阇梨
净眼三昧
令爱乐
九种因发强力业
犯忏可否闻戒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休念功名唯念佛,但忧道业勿忧贫

我只看我有的,不看我没有的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系念必得往生愿
广钦老和尚《心要怎么修》
佛法所说的「空」应怎样理解

斤斤计较,很难获得快乐
妙莲老和尚:吃素能去体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