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集论七卷十九页云:复次由九种因,发强力业。谓田故,事故,自体故,所依故,作意故,意乐故,助伴故,多修习故,与多众生共所行故。由此九因,发强力业。田者:谓具大功德,堪为福田。事者:谓所施物,多而精妙。自体者:谓戒胜于施,修胜于戒。如是等。所依者:谓已离欲者,作诸福业。作意者:谓猛利净信俱行作意。意乐者:谓希求涅槃所有意乐。助伴者:谓更广修习余福业事,共相摄受。多修习者:谓数数修习,或数数寻思。与多众生共所行者:谓自作教他,见作随喜。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物名)龙斗而生之香也。华严经入法界品曰:人中有香名大象藏,因龙斗生。若烧一丸,兴大光网云,覆甘露味,周七日...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佛在舍卫国时,跋难陀往无住处村,以生姜易食,食已持去。舍利弗后至乞食,檀越以跋难陀事...【阿赖耶识行相所缘】 p0781 成唯识论二卷十六页云:此识行相所缘云何?谓不可知执受处了。了、谓了别。卽是行...据摩登伽经载,摩登伽女心染著于阿难,请母以咒术致之,其母告之,世间有二种人,为咒术所不能加者,即:(一)断欲之...【诸识亦似色现】 p1351 成唯识论七卷十四页云:若诸色处,亦识为体;何缘乃似色相显现,一类坚住,相续而转?名言...【自性静虑】 p0599 瑜伽四十三卷一页云:云何菩萨自性静虑?谓诸菩萨、于菩萨藏闻思为先所有妙善世出世间心一...(衣服)紫衣,素绢,道服等谓之圣道衣。以是为天台真言等圣道众之人所著故也。对于律僧之律衣,念佛僧之黑衣而言。...全一卷(或二卷)。略称问佛决疑经。今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内容叙述佛于灵山时,拈花微笑而付嘱大迦叶禅法之事。...又作忏法堂、半行半坐三昧堂、法华堂、三昧堂。指以普贤菩萨为本尊,而修法华三昧之堂舍。天台宗多将之与常行堂(修...【婆那】 正言饭那,此云林,丛木曰林。杂阿含:佛告阿难:汝遥见彼青色丛林否?唯然已见。是处名曰优留曼茶山...(杂语)横与竖也。与纵横同。次第曰竖,不次第曰横,又亘于时间曰竖,空间曰横。例如法华文句九曰:若但性德三如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印光大师校印本)...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
真心被埋没,真心给失落,真心被迷失,真心被六尘所覆盖,主要由于我们没有认知它、肯定它、珍惜它,其错误原因如下...
在劫初时期,世界将要形成之时,福报将尽的光音天天人,化生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以欢喜为食,全身光明,以神足通自由...
须菩提问佛说:一切发了菩提心的人,怎么样把他心住到菩提上?降伏,就是他不住在菩提上,我们把这个心降伏住让它住...
修学佛法跟修学世间法这当中的差别,蕅益大师有一段的开示,说:世间学问,义理浅,头绪多,故似易反难;出世学问,...
当年老子曾经预言,过度沉溺于物质刺激,人会昏迷、散乱。当今社会,各种声色娱乐和物质的刺激与诱惑,充斥在我们周...问: 师父,刚才说到念佛消除业障,有的人念了很多佛号,但是仍然会有生病、烦恼,或遇到种种障缘,这是因为他没有...
佛法是妙法,绝定兑现,兑现是兑现但要符合因果,你不要在因果之外求。不合乎因果、不合乎条件,那什么都得不到;只...
我们每一位众生都是被阿弥陀佛的愿力光明之海托起来的,只要有大的手段割断牵缠,打开尘网,直下念佛,我们就安立在...
九种因发强力业
【法相辞典】
【九种因发强力业】 p0096
上篇:九事不可思议 | 下篇:九有情由三因缘立 |
【顺乐受业】 p1106 瑜伽九卷七页云:顺乐受业者:谓福业、及顺三静虑受不动业。 二解 瑜伽九十卷三页云:顺乐受业...
大象藏
贩卖戒缘起
阿赖耶识行相所缘
二种人咒术不能加
诸识亦似色现
自性静虑
圣道衣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法华三昧堂
婆那
横竖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真心被六尘所覆盖的八个原因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

怎样能使心不要躁动

无心的阿赖耶识「犹隔一重关」

如何来对治散乱心呢
念佛能消业障,为什么还会遇到障缘

学佛之人的四种感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