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扬十七卷七页云:论曰:有九种事,不可思议。一、我。二、有情。三、世界。四、业报。五、静虑者境界。六、诸佛境界。七、十四不可记事。八、非正法。九、一切烦恼之所引摄。若有思惟如是九事;必定依止五种处方起思惟。一、见。二、忍。三、推寻。四、利养。五、散乱。依止于见,思惟我及有情。依止于忍,思惟世界。依止推寻,思惟业报,静虑者境界,诸佛境界,及十四种不可记事。依止利养,思惟非正法。依止散乱,思惟一切烦恼之所引摄。问:何因缘故,如是九事,不应思议?答:五因缘故。一、我及有情,无自相故;不应思议。二、世界,现成相故;不应思议。三、业报,及二境界,甚深相故;不应思议。四、不可记事,非一定相故;不应思议。五、非正法,及诸烦恼之所引摄,能引无义相故;不应思议。若有思议如是等事;当知能引三种过失。一、起心乱过失。二、生非福过失。三、不得善过失。若不思议;能引三种功德。翻此,应知。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谓往生之行也。善导观经疏三所谓众生起行,口常念佛,佛即闻之,是也。...(名数)就布施言,以施者受者与施物谓之三轮。此三轮之相存于意中,称为有相之三轮,而非真檀波罗蜜之行。灭此三轮...【唯识实性】 唯识实性即圆成实性,亦即真如。《唯识三十颂》曰:‘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那揭罗曷,梵名 Nagarahāra。又作那干诃罗国、那伽罗曷国、那迦罗诃国、那竭国。印度古国名。据大唐西域记卷二记载...(行事)祈念弥勒菩萨之法会也。...【引摄他身出罪义利】 p0378 瑜伽一百卷四页云:引摄他身出罪义利者:谓若所犯罪,彼实现行;是名真实。若复自知我...(术语)胎藏住于莲华,以莲华表理之摄持故。金刚住于月轮,以表智之光照故。又莲华住于地,月轮居于天,以配于阴阳...(譬喻)说明唯识,说明三性所引之譬喻。谓见绳以为蛇,既觉为绳,悟绳之实性为麻也。...理解他人所教,如所教而开悟,称为领解。又作领悟、解会、领览、领得。又据法华文句记卷五之一诠释领解之义:领,乃...(名数)又名四天王,四王天。法华经序品曰:四大天王。...【能为救护】 p0894 瑜伽四十卷九页云:又诸菩萨、于遭怖畏诸有情类,能为救护。谓于种种禽兽、水火、贼、怨敌...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印光大师校印本)...佛说弥勒下生经...
念佛治愈肺结核 古往今来,净业行人在念佛的实践中,治病的例子太多太多了。在十天百万佛号闭关中,有很多居士,包...
居士经商,既无大劳,又极自由,正好依佛法行事。 在家佛弟子经商,当然也非常辛苦。在这里是什么含义呢?既无大劳...
大家进到学院来修学佛法,除了要清楚自己的方向及步骤,还要检视实践的成效,这与所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没有冲突...
一、念佛是中国佛教共同特色 大乘佛教,不论显密,几乎都在阐扬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密教自有其修持的仪轨之外,显...业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概念。佛教不但把世间的贫富贵贱、人生的一切际遇归根于业(行为)的结果,而且也认为业是生死轮回...
当我们看到他人金钱丰厚,有名车,有豪宅,有地位,我们会认为他是个有福报的人,确实一个人有足够的财富,有一定的...
我们对于社会上这一切境风,音声色相,男女饮食,你没有染,没有爱,没有嗔,这就是出世法,话头看的纯熟,外边的音...
阳世三间,积善作恶皆由你; 古往今来,阴曹地府放过谁。 (城隍庙通用联,横额你可来了) 是是非非地;冥冥晓晓天...
九事不可思议
【法相辞典】
【九事不可思议】 p0096
上篇:九心见道究竟 | 下篇:九种因发强力业 |
色、声、香、味、华服、邪念等六法,譬如剑刃能伤身,故称之为六剑。亦即指六尘。六度集经卷五(大三·二八上):“...
起行
三轮相
唯识实性
那揭罗曷国
弥勒会
引摄他身出罪义利
两部相对
蛇绳麻喻
领解
四大天王
能为救护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大安法师讲述的5个念佛感应真事

居士经商不得贩卖刀网等伤生之具

修行应从心性的观照下手

【推荐】11种念佛的方法
念佛与消业

真正有福报之人

不贪不染,这就是出世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