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指比丘以五种邪法求取利养而活命。即:(一)诈现异相,谓诸比丘违反佛之正教,于世俗人前诈现奇特之相,令其心生敬仰...【七种如实通达智行】 p0065 瑜伽八十六卷十二页云:复次当知于所知事,有七种如实通达智行。一、已得智,二、...凡七卷。南宋法云着。为佛教之梵汉辞典。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始作于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收集资料前后历二十...(术语)四种念诵之一。闭口而默诵也。见略出经四。...(经名)二卷,隋阇那崛多译。佛乞食毗耶离城,至毗摩罗诘家,善思童子献华礼佛,誓成菩提。佛为说法,童子证无生忍...【变化土】 p1465 成唯识论十卷十八页云:若变化身,依变化土。谓成事智、大慈悲力、由昔所修利他无漏净秽佛土因缘...禅林用语。鬼怪之眼睛。比喻不正见,或毫无价值之见解。碧岩录第五则之夹注(大四八·一四四下):“山僧从来不弄鬼...(术语)二种中之第一种名谤法阐提。...【七地】 p0050 瑜伽四十九卷一页云:如前所说十三住中,应知随彼建立七地。前之六种,唯菩萨地。第七一种,菩...(术语)新译之正等觉,旧曰正尽觉。等者就所证之理而言。尽者,就所断之惑而言。中阿含经五十九曰:如来无所著正尽...又称真报土。为“方便化土”之对称。净土宗所言阿弥陀佛所证之妙境界,即诸佛真身所住妙寂离相之净土,亦为真实行信...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威仪庠序的阿难尊者,托着钵,行走在往舍卫城的路上。突然,路旁的树林中传来一阵凄厉的哀号声,只见腹大如山、咽细...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遇到惹我们生气的人,就想一想他们过去世也...第三课 瞻视病人甲三、说法敛念 说法敛念 是关于如何为病人说法,使他能够收摄正念的方式。其中包括 余人劝导 ,即...做人做事,败于10忌: 1、自私、自负、自满是故步自封的绊脚石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自...南天寺无德禅师举行小参时(禅师依学僧的需要,而不定时举行的一种座谈会或开示),无德禅师对学僧们说道:「各位来此...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达,作为一个居士,如何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形...过去有一个长者,家财万贯,金银财宝,真是取用不尽,生活也过得非常快乐。他有一个漂亮贤慧的妻子,更使他欢喜。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
忧毕义
【翻译名义集】
【忧毕义】此云止观平等。涅槃云:忧毕义者,名曰平等,亦名不诤。又名不观,亦名不行,是名为舍。止观云:若用两字共通三德者,止即是断,断通解脱;观即是智,智通般若。止观等者名为舍相,舍相即是通于法身。起信论云:所言止者,谓止一切境界相,随顺奢摩他观义故。所言观者,谓分别因缘生灭相,随顺毗钵舍那观义故。永嘉集云:以奢摩他故,虽寂而常照;以毗婆舍那故,虽照而常寂;以优毕义故,非照而非寂。照而常寂,故说俗而即真;寂而常照,故说真而即俗。非寂而非照,故杜口于毗耶。长者子六过出家经,佛告僧伽摩罗比丘:汝当行二法,止、观是也。僧伽摩罗白佛言:甚解,世尊。佛言:我取要而说,云何言甚解耶?僧伽摩罗言:止者,诸结永尽。观者,观一切法。佛言:善哉!二明各开,初列三止。
上篇:毗婆舍那 | 下篇:妙奢摩他 |
(术语)八苦之一。又曰五盛阴苦。解盛有二义:一就苦而说。人各具五阴而众苦炽盛,故曰盛。又五阴之器盛众苦,故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