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在小乘四果中,前三果为有学,即有所修学的意思,第四果为无学,即已无可修学的意思。...(行事)Upavasatha,巴Uposatha,译为斋日,增长。起世因本经七曰:一一月中,有六乌晡沙他。注曰:隋言增长,谓受...【出灭定时触三种触】 p0484 瑜伽十二卷二十一页云:云何出灭定时,触三种触?一、不动触。二、无所有触。三、无相...(杂名)密行法会所用之赞文也。其汉语赞出略出经,其梵语赞出金刚顶仪轨。...(术语)谓当于凡夫妄情之前,现种种之相也。譬如于疑心之前生暗鬼。唯识三性中遍计所执性是也。盖凡夫之迷心,本来...【善根依八事生】 p1146 瑜伽五十五卷六页云:问:善根生时,依几种事而得生耶?答:若略说、依八种事。一、施所成...(731~?)唐代译经僧。又作达摩驮都。京兆云阳(陕西泾阳县北)人,俗姓车。名法界,字悟空。为元魏拓跋氏之裔,...须弥,原指古印度宇宙观中,位于一世界中央之须弥山,转喻为极大之意;芥子,原系芥菜之种子,其体积微小,故以之比...(一) 杜绝尘缘而隐居于山林之中。 (二)为一山(寺院)之住持。其语意与“山主”相同;系以“一山之主人”之意转指一...(一)解释经论之题而说明该经之纲要者,称为开题。如大日经开题、金刚经开题等。与玄谈、玄义之义相同。又重新书写经...(术语)但称一佛之名号也。通念佛之对。...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制置盐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撰 之奇尝苦《楞伽经...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是非常复杂的,我们的心在哪里,有几斤重,没有人能够知道。有人讲我的心比天高。佛法讲的这个...
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现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顿好。心里头除过念佛外,别无一件事挂牵,则临终时,方可无挂...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今天在道场白华庵,跟大家讲一个修道者,把这个心用错了地方,以至于他在...
现前一念心性,在观察的过程当中,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你要成就离一切相;第二个要成就即一切法。在我们的菩萨道当中...
有个父亲因长期失业,家庭压力过大,情绪失控,用滚烫的水,伤及还在念小学的儿子背部,儿子受到严重伤害,不想再看...受到中国人「宁为鸡首,不为牛后」观念的影响,很多年轻人刚出社会就跃跃欲试,想一圆老板梦。其实年轻人毕业后马上...
人道难生,佛乘难遇。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 暇满当中主要有两个:第一个,你要得到人身;第二个,遇到佛法...
净土宗祖师们传承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注重戒律! 念佛求生一法虽然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但是中国净土宗祖师,在这样的...
小乘七十五法
【三藏法数】
[出圆觉经疏钞]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三也。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二不相应法。三无为。四无表色。今言法处所摄一分者。正是无表色也。无表色者。谓意识缘于过去所见之境。虽分别明了。而无所表对故也。)心法一心法者。谓心虽无形质。而有觉知之用。以能缘虑
上篇:佛六十四种梵音 | 下篇:八十随形好 |
(术语)深妙之总持也,梵语陀罗尼Dhāraṇi,译作总持。有四种。...
有学
乌逋沙他
出灭定时触三种触
大赞
当情现
善根依八事生
达磨驮都
须弥入芥子
住山
开题
别念佛
【大藏经】【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观心无常,不再迷茫彷徨

【推荐】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

沙弥转龙身的故事

情绪变化多端,心中一定藏了很多相状

小不忍则乱大谋
谈年轻人的创业

如果你想拼往生,就要把你的后路切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