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唐代译经僧。又作达摩驮都。京兆云阳(陕西泾阳县北)人,俗姓车。名法界,字悟空。为元魏拓跋氏之裔,生于唐开元十九年。二十七岁出家,曾多次游历西域、天竺等地,足迹所至遍及迦湿弥罗、乌仗那、睹货罗、惹瑟知、拘密支、疏勒、龟玆、乌耆、于阗、回鹘、北庭等十余国。后于贞元六年(790)抵长安,居于章敬寺,次年即返云阳,其后不知所终,所译之三部十一卷被收入大唐新定贞元释教录中。此外,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收载圆照所作之“悟空入竺记”一文,系师一生出家、得道、游历、译经之行谊德业。[宋高僧传卷三] p567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1、共般若和不共般若。共般若是天台宗所说的通教,对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而说,亦为三乘所共同修证,故名共般若;不共...(术语)佛菩萨内密之利益也。法华玄义六曰:虽现不见灵应,而密为法身所益,不见不闻而觉而知,是名为冥益也。...(仪式)如来有十大弟子,此后大法会之大导师或灌顶式之大阿阇梨等拟之,引率十弟子,以是亦曰阿阇梨弟子。陀罗尼集...【预流果向及预流果】 p1234 俱舍论二十三卷十四页云:谓彼二圣、若于先时,未以世道断修断惑;名为具缚。或先已断...指奉祀佛祖、圣贤等神灵之所。又称灵庙、塔庙、祖庙。法苑珠林卷三十七兴造部第三(大五三·五八○上):“西梵正音...实在的有。世人不了知一切诸法都是缘生的,无有实性,因而妄执它为实有。...(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在祇园,净意来问长寿短寿乃至愚痴智慧八种之因缘,佛具答之。...(传说)牛角一触袈裟而生于天也。文句记三中曰:璎珞经云:若天龙八部斗诤,念此袈裟生慈悲心。(中略)龙得一缕,...【五事系不系分别】 p0283 瑜伽七十二卷十四页云:问:如是五事,几欲界系?几色界系?几无色界系?几不系?答:欲...亦名:一人心念自恣法、心念自恣法、一人自恣法 随机羯磨·诸众自恣篇:“一人心念法。佛言,若自恣日往说戒堂扫洒...大乘庄严经论云大乘四果:大乘者,谓通教中菩萨,于当教中,对声闻缘觉小乘,故得得为大乘也。四果者,本是声闻所证...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从知道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开始。所谓好习惯,包括衣食住行等的生活方式、待人接物的应对...什么是违缘?违缘就是我们生活、修行等方面所遇到不如意有障碍的事。违缘也可以说是一种逆境、一种挫折。 我们生存...
在修行没有成就前,一定要广修供养。在唐朝,有位叫悟达国师,他在没有当国师前,曾经侍候过一个生病的梵僧,他生了...
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位国师,名号为龙裤(法名已经佚失),俗姓郭,福建漳州人,从小没有读过书。出家之后,师父教...问: 仁达大师:您好!我从07年就开始关注正觉寺的每一次建设进度,深受震憾,可惜由于工作和路程原因,一直未能亲...
三善十一者:言无嗔者,于苦、苦具,无恚为性。对治嗔恚,作善为业。言苦苦具者,苦谓三苦;苦具者,苦因。 心中对...问: 禅净能同时修吗? 大安法师答: 对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已经给我们指出...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上天在赐给你福之前,往往先派给你祸。 如果你在祸面前心平气和,懂得反躬自省,那么你就...
达磨驮都
【佛光大辞典】
上篇:达磨传法偈 | 下篇:达磨像 |
东晋佛教是从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到恭帝元熙二年(420)共一百零四年间的佛教。 佛教在东晋时代形成南北区域...
二般若
冥益
十弟子
预流果向及预流果
庙
实有
净意优婆塞所问经
牛角一触
五事系不系分别
自恣一人心念法
大乘四果
【大藏经】阿弥陀经要解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圣严法师《如何改掉坏习惯》
在生活中磨练自己,在违缘中坚定自我

没有成就之前,一定要广修供养

龙裤国师念佛成就的公案
蛇爬进家是否不吉利呢

对一切苦不起嗔恚之心
禅净能同时修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