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菩萨不生无色】 p1130 瑜伽六十五卷十六页云:若诸菩萨、已得自在,决定不于无色界生。由观于彼、不能现起利众生...(经名)此经说比丘之行,不可如獭,乃至如乌鸟,应如猩猩之喻。摄于中阿含经十三。...凡十卷。唐代僧思托着。日本天平胜宝六年(754),思托随同鉴真赴日本,于延历十年(791)撰辑日本自有佛教以来至延...(术语)上德之人也。佛家谓内有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故名上人。晋时称释子多曰道人。至鲍明远始有秋日示休上...(术语)亦名中门存境。由迷情妄想而现无体之实我实法相分也。...禅林用语。又作吞吐不下。不得,即不能。乃用以形容处境之尴尬、难堪;犹如口中含物,既无法吞入,又吐之不出,万般...亦名:比丘踞坐跏坐法、坐法 子题:踞坐五法、五事正坐法、正坐法、跏坐、交足、双竖两足、却踞两手、掉捎两足、搘...(术语)六相之一。事事物物各别之相也。...又作风轮曼荼罗、风坛、半月坛。为密教用于增益法或降伏法之深玄色半月形之坛。风轮为半月形,故又称半月坛。曼荼罗...(传说)佛教徒与道士比术而胜之也。后汉明帝永平十四年正月元旦,五岳诸山道士褚善信等朝贺之次,表请比较佛教与道...于寺院中,未行剃染而服种种净业作务者。又称道人、苦行、寺官。起源于印度。又禅林中,于僧堂给侍粥饭之职务;或浴...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
孝道在我们中国固有文化中,是极为重视的一种德行,所谓:百行孝为先。 但现今社会,儿女长大后,有能力的都离家自...
有名与有钱,都不是人生的大好事。但是世界上的人,都在拼命追求名利和权位,怎么说也是白费的。只有在名利、权势上...
修行唯随己身分而立功课,非可执一以论。但决定不可不依信愿念佛,回向往生一法耳。一门深入,万善圆修均可。若弃舍...做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 做事如山:要踏踏实实的做事,像山一样稳...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考考你们的因缘观,你认为众生的罪业可以跑到你的心中吗?你认为有没有可能?当然不可能!你自己...
我们在生活中如果碰了钉子,所谓「眼中钉」,要不要恨上对方一辈子? 碰钉子是很正常的,下次注意就好。已经碰到钉...行菩萨道的人,心中没有任何度众生的念头,也不计较自己是否能得到回馈,因此能体会解脱的快乐。可是,在世人的眼里...最近几年来,失业率逐年上升,很多人都说与经济不景气有关。其实,人力需求减少的因素很多,不一定是因为公司经营不...
八十随形好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指爪狭长。薄润光洁。手足指圆。纤长柔软。节骨不现。手足各无差。指间充密。手足圆满。软净光泽。筋脉盘结。深隐不现。两踝深隐。骨不显露。(踝。胡瓦切。)行步正直。端庄严肃。行步威容齐整。如师子王。行步安平。稳如象王。行步有仪。进止详缓。回身顾视。必皆右旋。支节渐次。安布殊胜。骨节交结。宛如龙盘。膝轮圆满。妙善安布。隐处妙好。圆满清净。身支润滑。柔软鲜洁身容敦肃。自在无畏。身支坚固。稠密相属。身支安定。厚重不动。身相端严。光
上篇:小乘七十五法 | 下篇:八十一品思惑 |
(术语)总称诠诸法实相深理之大乘修多罗藏。安乐集上曰:大乘深藏,名义尘沙。...
菩萨不生无色
乌鸟喻经
延历僧录
上人
当情现相
吞吐不得
比丘坐法
别相
风轮坛
斗胜
净人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报父母养育恩德,是一切众生本有的天性

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

净业者如何处理专修与圆修的关系
做人如水,做事如山

众生的罪业会跑到我们心中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