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用语。又作吞吐不下。不得,即不能。乃用以形容处境之尴尬、难堪;犹如口中含物,既无法吞入,又吐之不出,万般难堪。又比喻无法作任何之应答。又同类用语另有“吞不入吐不出”,原谓难以处置;禅林中,转指虽给予佛法之妙药,然若缺乏道心,亦难以消受、处置。从容录第八十三则(大四八·二八○下):“妙药何曾过口?(吞不入吐不出)” p281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无始以来的生死。由于无明无始,所以生死也是无始。...(一)自性断与缘缚断。此系就断惑之性质而分。(一)自性断,如诸烦恼之本身,其性质染污者,若令自体不再生起,则能自...(术语)Sakṛdagāmin,又作息忌伽弥,息忌陀伽迷。译曰一来。小乘四果之第二。智度论三十二曰:息忌名一,伽弥名...【得胜义】 p0994 辩中边论中卷四页云:二、得胜义。谓涅槃。此是胜果;亦义利故。 二解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三页云:...(物名)大宝之摩尼也。摩尼为宝珠名,译作离垢,又曰好意。...(杂语)萨者娑度Śādhu之讹略,善哉之义。玄应音义十六曰:唱萨,此言讹也。正言娑度,此译云善哉。...(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受戒得福或反之而堕者,事佛有三辈不同,及支那国非法者多事等。【又】阿难分别经之...慈悲和智慧,是佛菩萨所必备的二种德性,也叫做悲智二门。智是上求菩提,属于自利;悲是下化众生,属于利他。...(杂名)Devasopāna,译曰天地。萨昙分陀利经曰:天王佛国名提和越。汉言天地国。...(名数)一安陀会衣Antarvāsa,五条袈裟。二郁多罗僧衣Uttrāsaṅga,七条袈裟。三僧伽梨衣Saṁghāti,九条乃至二...【发心坚固菩萨所摄善法有二种胜】 p1163 瑜伽三十五卷十五页云:最初发心坚固菩萨、由初发心求菩提故;所摄善法,...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
一、禅观入定,得睹远师 法照大师(公元747821年),身世事迹多不详。有一说云,大师是南梁人,初由东吴来庐山,慕...在崔永元所著的《不过如此》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对话:一天,鞠萍见崔永元忧心忡忡,便打趣地问道:小崔哥,有什么不...
自古以来,世上的百岁高僧很多。其中有三位老和尚,两位年逾百岁,一位九十岁。这三位老和尚一生念佛精进,慈悲念佛...
海阳禅人,远参匡山,求授戒法,命名曰深愚。拈香请益云:弟子某,发愿求生西方净土,结法侣若干人,同会一处,专修...一棵树最初必由一粒种子,下土发芽生根慢慢长大而成。一个人的智识学问也由从小一字一句的读书,慢慢累积而成,树有...
出家人头上烧了几个香疤,为什么?还有知道的吗?三坛大戒是哪三坛?恐怕还有许多人不清楚。说沙弥戒,还不知道是怎...
佛陀住世时,曾经在古印度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 当时,世尊为比丘们开示:现在要为大众解说,修习四种善...各地纷纷出土佛舍利,这是当今中国佛教界的一种重要现象,我认为佛舍利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层次的意义。 首先,舍利...
吞吐不得
【佛光大辞典】
上篇:卵塔 | 下篇:呆庵庄禅师语录 |
禅林中负责大众斋粥之职称。东序六知事之一。据敕修百丈清规卷四两序章典座条载,典座职掌大众之斋粥,一切供养务须...
无始生死
二断
息忌伽弥
得胜义
大宝摩尼
唱萨
分别经
悲智
提和越
三衣
发心坚固菩萨所摄善法有二种胜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莲宗四祖法照大师画传
让烦恼拐个弯

三位百岁高僧的念佛开示

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则佛堕妄语矣
空中楼阁

能持戒不犯,就没有苦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