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一安陀会衣Antarvāsa,五条袈裟。二郁多罗僧衣Uttrāsaṅga,七条袈裟。三僧伽梨衣Saṁghāti,九条乃至二十五条袈裟。见行事钞下之一。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杂名)佛自忉利天降时,帝释所造之阶也。在劫比他国。西域记四(劫比他国)曰:伽蓝大垣内有三宝阶,南北列东面下...欲界的诸天。欲界共有六天,即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因共有六重,故又名六欲天...(杂语)甚深之理及希奇之思虑在言议之外,谓之不思议。...为“析空观”之对称。全称体色入空观、体假入空观、体法入空观、体法观。系指不待析破色、心诸法,而直接体达“因缘...【波利罗睺】 翻勇猛进。...亦名:梵坛法、不共语羯磨 子题:三种调伏法、梵坛、语地、不与语、教授、教诫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言默摈者,五...(术语)佛菩萨大慈悲所发之誓愿也。如阿弥陀佛之四十八愿,药师如来之十二愿等。唯识论四曰:悲愿相应善心。大日经...【意识】 p1206 显扬一卷三页云:意识者:谓从阿赖耶识种子所生,依于意根,与彼俱转,缘一切共不共法为境,了别为...(杂名)苏悉地经疏一曰:若明处者应指普贤宫,即须弥山顶,金刚手所住无非普贤宫故也。...(术语)善财童子,南行至名闻国,于自在主善知识所,习算沙法门。自在主言曰:我先于文殊师利,习学书算字印等法门...(名数)一眼根Cakṣurindriya,二耳根Śrotrendriya,三鼻根Ghrāṇendriya,四舌根Jihvendriya,五身根Kāyendri...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 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 与佛教相应 ...
问: 师父慈悲,弟子学佛以来,一直很好乐听经闻法。对于思和修,比较懈怠不主动。请问师父,如何提升对思和修的兴...
在华藏世界海世界种里面有二十重世界,第十三层就包含娑婆世界和西方极乐世界。对照华严十玄门中的主伴圆融具德门,...
在轮回之中,有天人、人、阿修罗、旁生、饿鬼和地狱这六道,生活在我们人群周围的,我们人类能看到和接触到的,一般...有时候出去旅行,一两个月的时间没有看电视、没有听广播,也没有读报纸,几乎对天下大事一无所知,只是心境纯明地过...
人何以要学佛 列位要知道人们,何以要学佛的理由,须先知道释迦牟尼佛,何以出生的缘故。 法华经说:佛以一大事因缘...
你过去的业障现在它生起了,你想修道,它给你做障碍,所以你心里不安。那你怎么办?你认识它了,安一安吧! 当你这...问: 念佛人一定要吃素,这个观点是否是由佛陀亲口说出来记载在《大藏经》里的?或者这只是祖师们的建议,这是否落...
原文: 学佛之人,一举一动,皆须留心。至于念佛,必须志诚。或有时心中悲痛起来,此也是善根发现之相,切不可令其...
三衣
【佛学大辞典】
上篇:二衣 | 下篇:五衣 |
密教之护摩法有五种之别,即:(一)扇底迦(梵 ?āntika),意译作息灾、寂灾。(二)布瑟征迦(梵 pustika),意译作...
三宝阶
欲天
不思议
体空观
波利罗睺
默摈法
悲愿
意识
金刚萨埵所住处
算沙
二十二根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六度集经
【大藏经】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不可乐于听闻而怠于实修

【推荐】极乐世界与华藏世界的关系

临终现这五种相,命终决定堕入畜生道
不知最亲切

王博谦居士《学佛浅说》

业障生起了该怎么办
念佛人是否一定要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