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六十五卷十六页云:若诸菩萨、已得自在,决定不于无色界生。由观于彼、不能现起利众生事,因此成熟广大佛法、及能成熟利益有情行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不能引夺】 p0324 集异门论十三卷八页云:不能引夺者:谓由成就如是净信,一切世间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门若婆罗门若...(名数)一真谛,真理上之实义,又圣者所见之实义也。二俗谛,俗事上之实义,又凡夫所知之实义也。...(名数)是日本台密所立苏悉地之法王也。...【分别智】 即分别有为事相之智。在凡夫为虚妄的计度分别之智;在佛为后得之权智。...(1615~1691)清朝临济宗僧。新安(广东宝安)人,俗姓程。字幻[舟*聿],号巨灵。于庐山得度后,参谒天童密云、石...(术语)色界二禅已上,无寻之心所与伺之心所也。...谓世间分段之食。若能于此一食了达三谛,即成法食。然后运平等心上供十方诸佛,中奉诸圣贤,下及六道品,等施无差别...(经名)佛敕舍利弗使说法,舍利弗因说十上法:一成法、二修法、三觉法、四灭法、五退法、六增法、七难解法、八生法...(1683~1762)清代曹洞宗僧。霅川(浙江)长兴人,俗姓殷。号白光。年二十一,参谒野山克归和尚。复参谒石鼓,得其...梵语 drstiparāmar?a。乃执著于身见、边见、邪见等非理之见。全称见等取见。略称见取。系四取之一,五见之一,十随...【九心见道究竟】 p0096 瑜伽五十八卷十五页云:由几心故,见道究竟。建立见道,由二道理。一、广布圣教道理。有戏...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十善业道经...修行最初的层次是礼拜、忏悔,以求得心灵的寄托和安定。佛殿、佛像的庄严与肃穆,能令我们肃然起敬,心自然不会胡思...
唐代的懒瓒禅师,长年居住在山洞里,有一次,他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心境: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卧藤萝下,块石枕头...导语 寺院本来就是学校,是宣扬人生真理的学校,而且是面对整个社会的大学校。本文作者永信法师认为作为僧人,切不...
记得十六年前的今天,我才刚到佛学院来求学。十六个春秋已经过去了,每当想起在学院学习的情景时,就有种无限感恩的...不管人们是否相信命运,这人世间总是有许多人事业成功、生意兴隆、身体健康、遇难呈祥、无病无痛、夫妻和睦、家旺财...
《法华经》讲,为什么佛要示现涅槃?佛可以长久住世,但是为什么不长久住世?如果长久住世,众生看到佛常常在这里,...
祝各位道友吉祥!今天要跟大家讲讲什么呢?了生死。 我们佛弟子所达到的目的,大家的目的都是想了生死。生死怎么了...有对夫妻开了一家糕饼店,因为生活忙碌又欠缺涵养,两人经常稍不顺意就发脾气,每天过著吵架、打架的忙乱日子。左右...
菩萨不生无色
【法相辞典】
【菩萨不生无色】 p1130
上篇:菩萨具多胜解 | 下篇:菩萨随德假名 |
【诸欲爱味】 p1345 瑜伽十九卷二十一页云:谓如有一,希求未来所有诸欲;为获得故,发动方便。得已现前,耽着受用...
不能引夺
二谛
五部苏悉地法王
分别智
自融
无寻无伺
一食
十上经
德明
见取见
九心见道究竟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大藏经】【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圣严法师《课诵与拜佛》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无分别心才是道
释永信:僧人不要靠神秘来维持佛教形象

住持佛教其责在僧
好运气来自于结善缘

为什么佛要示现涅槃
